扇,自古以來為引風納涼之物。千百年來除使用價值之外,小小的扇中還孕育著中華文化藝術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的精華,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扇面的丹青墨寶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細雕成為藝術。舞臺上,演員一扇在手,或進或退,或開或合,瞬息萬變,活靈活現。建筑中,“扇”這種獨特的藝術造型,還被古典園林的漏窗所吸收,成為移步換景、美不勝收的花墻小景,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文化魅力。
我國的扇具有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目前所發現的最早實物扇應該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戰國時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兩種。雖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遺物,但其制作已相當精良。中國的扇僅從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紈扇、蒲葵扇等。傳統的扇多為圓形,故稱“團扇”。
扇面上 (202.105.24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