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學年度下學期
高中學生學科素質訓練
高一語文同步測試(2)
YCY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題時間150分鐘。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
A.揣(chuāi)著 顫(zhàn)抖 甘霖(lín) 荊棘(jí)
B.在行(xíng) 車轍(zhé) 兩鰓(sāi) 九霄(xiāo)云外
C.一勺(sháo) 兩涘(sì) 渚(zhǔ)崖 長(cháng)養萬物
D.濠(háo)梁 緊俏(qiào) 蒼頡(jié) 蒼勁(jìng)有力
2.下列各組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自詡 冠冕 孱頭 禮上往來
B.譬如 國萃 古董 殘羹冷炙
C.腦髓 磕頭 蹩進 故弄玄虛
D.吝嗇 惴摩 恐怖 勃然大怒
3.填在下列句子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①阿Q這個人物也是有生活________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個時代國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頭散發,形容枯槁,神情悲愴,他________于汨羅江畔,放不下故國熱土和自己永遠摯愛的人民。
③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愛的嫩芽是細弱的,________長起來的時候,它________強大無比,所以必須精心呵護。
A.原形 留連 只要/就 B.原型 留連 只有/才
C.原形 留戀 只要/就 D.原型 留戀 只有/才
4.下列使用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
B.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
C.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綰在一起。
D.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
5.將下列四句話依次填在下面的橫線上,順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是不得人心的 ②是違反國際關系準則的
③是違背時代發展潮流的 ④是注定行不通的
在當今世界上,某些國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的價值標準和發展模式強加于別人,以自己尺子衡量別人,稍有不同就視別人為異類,橫加指責和干涉。這種君臨天下,稱霸世界的做法 。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6.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熱烈歡迎中國奧運健兒勝利凱旋歸來。
B.非洲戰火不斷,百姓生靈涂炭。
C.名著吸引了無數莘莘學子。
D.桂林山水引人入勝。
7.對《莊周買水》分析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此文是“故事新編”。寫這類東西要有古事為據,與古事若即若離,才能佳妙。
B.這類文章追求荒誕,今事古事摻雜,鬼神禽獸登臺,才能妙趣橫生,若近于寫實,便削弱文章色彩。
C.這篇文章的主題不僅諷刺了不正之風,而且還表達了人們的艱難、憂慮和期望,以及他們對甘霖久望不來的強烈不安和知其必來的堅定信念。
D.“涸轍之鮒”的故事,意在表現亂漲價亂收費之風肆虐,弱勢群體境遇悲慘。
8.“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這句話有言外之意。根據課文選出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果只是自己送出去,而不導致別人“送來”,這還不算壞事情。
B.如果只是自己送出去,別人再不“拋來”,這還不算壞事情。
C.自己送出去之后,別人不會“送來”,這還不算壞事情。
D.自己送出去之后、別人還會“拋來”,這還不算壞事情。
9.對下面這句話中畫線部分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 ( )
A.魚翅乃貴重之物,用來宴大賓不免可惜。
B.窮青年用魚翅來宴大賓,花費太大。
C.顯得過于招搖,會造成不良影響。
D.不要用拿來的貴重物品擺闊氣、裝門面。
10.對劃線的句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聯語的對仗既工穩,造意又豪邁,用之于理發師,更是想象詭異,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驚嘆這位太平天國將領的不羈之言,一面也想到這位王爺對理發師的感情,不但沒有像舊社會上層人物那樣卑視,而且還將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們的職業豐碑上,真是物于民胞,平等親切極了。
A.作者評價對聯是“不羈之言”,雖然褒揚了對聯作者的情懷很豪邁,卻同時也是對他的文學水平的一種善意的批評。
B.所謂“沒有像舊社會上層人物那樣卑視”,是指對聯作者身為上層人物,卻沒有卑視理發師。
C.所謂“將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們的職業豐碑上”,這里的“職業豐碑”是指理發師的職業,而非對聯作者。
D.這段話直接告訴我們對聯透露出對聯作者對普通民眾的親近感,他們之間雖然存在著等級差異,但卻是平等的。
二、閱讀王維《鳥鳴澗》,完成11~12題。(6分,每小題3分)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描寫,來反襯出春山月夜闃無人聲的幽寂。
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
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春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表現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
12.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一,共同構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 )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16題。(12分,每小題3分)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兒女和親眷呢?因為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我是民國國民,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使我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連同敬畏的尊長和師友們,請科學們不要見笑,我以為世界之所以還大有待于改進者,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
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
13.下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答:
14.文中所說的“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一樣?請作簡要說明。
答:
15.“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這句話前后矛盾嗎?請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答:
16.“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一句中“真的人們”指的是什么樣的人?
答: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