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學年度上學期
高中學生學科素質訓練
高 一 語 文 期 末 同 步 測 試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得分
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梵婀(ē)玲 斂(liǎn)裙 孝悌(dì) 義憤填膺(yīng)
B.羅綺(qǐ) 果脯(fǔ) 汜(fàn)南 棲(qī)于會稽
C.商賈(jiǎ) 恪(kè)守 負荷(hè) 國子監(jiān)
D.蟬蛻(tuì) 拜謁(yè) 休憩(qì) 鍥(qì)而不舍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縹緲 風致 緣故 變幻莫測 B.磨練 煥發 悲殘 至理名言
C.和睦 煩躁 蔑視 畢恭畢敬 D.桂冠 嬉游 樹陰 戛然而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陽光雖然為生命所 ,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有扼殺原始生命的危險。
②西藏比內地落后,比沿海發達地區 落后了。
③古今 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許多相對真理,也同樣包含著絕對真理的因素。
A.必需 更加 固然 B.必須 更加 雖然
C.必需 越發 雖然 D.必須 越發 固然
4.下列各句畫線成語的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
A.由于“產值數字”與縣級干部政績考核掛鉤,誰也不想丟烏紗帽,自然虛報浮夸蔚然成風。
B.每個部門都要曠日持久地開展學習“三個代表”理論的活動,確立“立黨為公,勤政為民”的思想,并能身體力行。
C.基層干部要多為群眾辦實事,不能說得好聽而沒有行動,空頭支票開多了,黨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就會受損。
D.這件事對我無異于晴空霹靂,如同一塊珍藏多年價值連城的璧玉,頃刻間變成一塊不名一錢的瓦片。
5.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 )
A.《巨人三傳》指的是出自托爾斯泰之手的《貝多芬傳》《彌蓋朗琪羅傳》《羅曼羅蘭傳》,作者認為“英雄”是指“心靈”偉大的人,而不是靠強力稱雄的人。
B.聞一多、徐志摩均為新月社成員。社名是徐志摩根據泰戈爾詩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纖弱的一彎,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來的圓滿”。
C.《國語》是先秦時歷史散文,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上》。
D.《左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依據《春秋》而編定,所以也叫《左氏春秋》,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與其他的兩部《谷梁傳》、《公羊傳》并稱為《春秋三傳》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首汽集團公司今天上午開通電子商務網站,成為第一家國內開展網上電子商務租車的旅游企業。
B.機構改革并不是簡單的機構和人數的減少,目的是為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領導經濟工作。
C.“911事件”后,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關系進入微妙階段,盡管美、印、巴關系何其暖昧,但美國與印度將走向軍事合作的態勢已相當明朗。
D.歷史警示我們:順潮流而動,與時俱進,才能引領時代大潮;逆潮流而動,因循守舊,必將被歷史拋棄。
二、(12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完成7-10題。
病毒--看不見的敵人
就在一個世紀前,科學家們還相信傳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細菌。但人們很快發現,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蘭植物家馬蒂納斯拜耶林克發現,從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過濾所有已知細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煙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釋:存在一種他稱之為“contagium wivuidum”(后來這一名稱逐漸演化成“virus”,源自拉丁語的“病毒”)的新的、看不見的物質。但沒有幾個科學家相信病毒的存在;因為沒有人能看到這種物質。直到拜耳林克去世后的1931年,人們才明白:因為病毒的體積太小,所以用普通的顯微鏡無法看到。1939年,人們終于看見了體積一般只有細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20世紀50年代,當DNA和RNA在復制生命的基本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被發現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來。
一個健康細胞的細胞核中攜帶著遺傳物質--基因,病毒攻擊的目標正是這些基因。病毒將自己的DNA注入細胞基因中,使它們復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細胞的方式非常復雜。但一旦這些新制造出來的病毒離開宿主,它們就需要與時間賽跑。它們必須盡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則就會滅絕。病毒是一種寄生生物,離開宿主不能獨立生存,這使得它們大多數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氣中經過數小時后就會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劑殺滅。
病毒在人體內遇到的最大敵人是免疫系統。淋巴細胞(即白細胞)在人體內不斷巡視,并隨時消滅入侵物質。它們在發現了含有病毒的細胞時便會將這些細胞殺死,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亂、登革熱這樣的疾病,大多數也能痊愈。
免疫系統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對付病毒過程中取得的最大勝利。在遭遇病毒的大規模襲擊前,有意給人體注入小劑量的病毒(接種)或是病毒的蛋白殼體(注射疫苗)可使人體免疫系統為病毒的大規模襲擊做好準備。這種方法已經挽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并最終于1980年在全球消滅了天花,這是人類首次消滅一種病毒性疾病。
但人類與病毒的斗爭遠未結束。病毒的遺傳結構簡單,這便意味著它們能迅速變異。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過不斷改變蛋白殼體,使人類的免疫系統每次都需要對它們進行重新確認,它們從而贏得了時間得以在人群中傳播。正是這種變色龍似的天性使得人類消滅普通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
一些病毒還進化出一種特殊能力,它們在侵入細胞時不會引起任何癥狀--因此它們能悄悄地不為宿主所知地傳播。HIV病毒便是這樣一種病毒。
一些病毒通過侵入新的物種而得以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與禽類和豬身上的病毒有關。而艾滋病被認為是狩獵引起的,因為HIV病毒被認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攜帶的SIV-CPZ病毒的一種變體。非典病毒與果子貍身上的冠狀病毒有關。
7.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病毒的體積一般只有細菌的百分之一,因其體積大小,用顯微鏡無法看到而被稱為“看不見的敵人”。
B.病毒是人類已知能傳播疾病的微生物之一,它最初是荷蘭植物學家馬蒂納斯拜耶 林克在實驗中看到并提出的。
C.病毒是一種寄生生物,它們大多數非常脆弱。病毒要感染宿主就必須成功附著到宿主細胞上,否則就會滅絕。
D.病毒雖然細小,但結構非常復雜,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也只是在人類發現DNA和 RNA在復制生命的基本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后才被揭示出來的。
8.下列對病毒引發疾病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病毒感染宿主是通過攻擊健康細胞的細胞核中攜帶著的遺傳物質,使被攻擊的健康細胞被迫復制病毒。
B.病毒在成功附著到宿主細胞上時,便將其基因物質注入宿主細胞中,該基因物質能使被攻擊的宿主細胞復制更多的病毒。
C.病毒侵入細胞后,新制造出來的病毒一旦離開宿主,它們很快就找到新的宿主,復制更多的病毒。
D.被病毒攻擊的宿主細胞被迫復制病毒,然后這些新制造出來的病毒感染新的宿主細胞,這一過程不斷重復。
9.文中說“病毒在人體內遇到的最大敵人是免疫系統”,下列不能作為這句話依據的一項是 ( )
A.迄今為止,人類在對付病毒這一敵人的斗爭中,免疫系統取得過重大勝利。
B.有了免疫系統,人類即使染上了霍亂、登革熱這類病毒,大多數也能痊愈。
C.淋巴細胞在人體內不斷巡視,并隨時消滅入侵的病毒。
D.病毒發生變異時,人類的免疫系統能對它們進行重新確認,從而消滅該病毒。
10.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有些病毒通過不斷改變蛋白殼體得以在人群中迅速傳播,這使得人類不能采用接種或是注射疫苗的方法來預防感冒等病毒性疾病。
B.人類的免疫系統將繼續被利用對付病毒,直至最終取得最大勝利,消滅病毒性疾病。
C.病毒侵入細胞的方式復雜,病毒自身并非穩定不變,這使人類與病毒的斗爭艱難而且漫長。
D.一些動物身上的病毒通過侵入新的物種而得以大量繁殖,人類深受其害,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滅殺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
三、(12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八大山人傳 陳鼎
八大山人,明寧藩宗室,號人屋。“人屋”者,“廣廈萬間”之意也。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敗葉離披,橫斜水面,生意勃然;張堂中,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室。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欲飛欲動;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善恢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父某,亦工書畫,名噪江右,然喑啞不能言。
甲申國亡,父隨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啞。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合則頷之,否則搖頭。對賓客寒暄以手,聽人言古今事,心會處,則啞然笑。如是十余年,遂棄家為僧,自號曰:“雪個”。未幾病顛,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跌 踴躍,叫號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間,顛態百出。市人惡其擾,醉之酒,則顛止。歲余,病間,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數年,妻子俱死。或謂之曰:“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后也,子無畏乎?”個山驢遂慨然蓄發謀妻子,號“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無他好。人愛其筆墨,多置酒招之,預設墨汁數升、紙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見之。則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涂以敗冠,盈紙骯臟,不可以目。然后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十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