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語文第六單元測試題
班級 姓名 得分
命題人:新疆烏魯木齊市一中北校 成湛湘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侍(chì)坐 哂(shěn)之 喟(kuì)然長嘆
B、跬( kuì)步 餓莩(fú) 以俟(sì)君子
C、比(bì)及 槁暴(pù) 鍥(qì)而不舍
D、冠(guàn)者 孝悌(tì) 五十衣帛(bó)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子路率而對曰 率爾:輕率急忙的樣子。
B、吾與點也 與:和,同。
C、東面而視 東面:臉向東面。
D、少仲尼之聞 少:小看。
3、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句是( )
A、浴乎沂,風乎舞雩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矣 D、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4、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風乎舞雩”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加之以師旅 B、居則曰:“不吾知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論語》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B.《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的言行的書,為孟子所著。《孟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C.《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
D.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與孟子同時或稍后。莊子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6、對“兵”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棄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B.齊兵乃出 兵:軍隊
C.行軍用兵之道 兵:兵器 D.草木皆兵 兵:士兵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非我也,歲也
C、以為莫己若 D、我之謂也
8、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
A.吾嘗終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C.登高而招 D.順風而呼
9、對下列加點詞用法及詞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取之于藍 ② 寒于水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④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10、下列加點詞和現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B.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D.今齊地方千里
二、填空題及譯句(20分)
1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 。
12、故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 ;
, ,圣心備焉。
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三、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一段課文,完成6~11題 (18分)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6、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斧斤以時入山林 無失其時
申之以孝悌之義 勿奪其時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時”字不同。
B、兩個“以”字不同,兩個“時”字相同。
C、兩個“以”字相同,兩個“時”字也相同。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時”字也不同。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魚鱉不可勝食也 勝:盡 不違農時 違: 耽誤
B、雞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憾:遺憾.
C、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始:開端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發:發現
D、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