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一語文試題
第I卷(選擇題,共4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漫溯(suò) 斑斕(lán) 炫耀(xuán) 含情脈脈(mò)
B.典押(yā) 踟躕(chí) 柳絮(xù) 揮斥方遒(qiú)
C.裊娜(nà) 邂逅(hòu) 窈窕(táo) 蓊蓊郁郁(wěng)
D.漪淪(yī) 跫音(qióng) 攢射(zàn) 綠野阡陌(xiā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崢嶸歲月 游目聘懷 迫不急待 賃屋授課
B.隕身不恤 中流砥柱 風華正茂 桀驁不遜
C.歷盡蒼桑 肆意雕琢 殘羹冷灸 臥薪嘗膽
D.參差斑駁 泱泱大國 婀娜多姿 修短隨化
3、依次填人下面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 。
(2)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 著些白花。
(3)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 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A.招搖 開放 反而 B.招搖 點綴 卻
C.蕩漾 開放 卻 D.蕩漾 點綴 反而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我們培養了良好的讀詩趣味。
B.校長、副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出席了這次高考動員大會。
C.散文對讀者的吸引力,來自作者人格與心靈的坦白。
D.我從內心向你表示由衷的祝賀,望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成績。
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我父、母都是美國留學生,母親先學醫,后又攻讀工藝美術。
B.一個人不喜歡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
C.英國作家史密斯在談論小品文創作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倫理學在玫瑰叢中,身入其境,芳香撲鼻。(《小品文作法論》)”
D.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在新的一年,我們的刊物將洗心革面,推出更多好欄目好作品。
C.“神州五號”飛天成功,是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的結果。
D.“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圖片展,將偽科學暴露得淋漓盡致,使觀眾深受教育。
閱讀下文,完成7--10題。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說“春秋”是由魯國國史《春秋》而得名。徐連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由戰國時期命名的,確立于西漢。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來命名時代的,戰國人繼續使用前人關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稱,但其歷史年代學的觀點略有變化,在命名新的歷史時代時有了自己的特點。一方面,自周王室東遷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的戰爭不休,周王室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卻常有求于大國。顯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學命名已失去意義。另一方面,戰國是個思想活躍、百家爭鳴的時代,戰國人發展了春秋時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觀點,命名當世為“戰國”;又根據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各國國史均名曰《春秋》,稱這段歷史時期為“春秋”。兩漢時,人們繼承了戰國人對春秋時代的稱謂。
至于說“春秋時代是由魯國國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說:魯史《春秋》被拔高到經典的地位,是漢以后儒家作為官學后的事,戰國人未必肯把它奉為經典;魯國當時并非大國,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書以前,眾多的《春秋》還會大量保存的,否則墨子何以會說“吾見百國《春秋》”?可見,戰國人是不會以魯《春秋》來命名這一時代的。
7、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秦始皇焚書以后,眾多的《春秋》已被焚毀,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見到百國《春秋》。
B.墨子見過的百國《春秋》,幾乎全被秦始皇燒毀了,只剩下魯國《春秋》,因此當時各國國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說他見過百國《春秋》,說明當時各國國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絕大多數均已被秦始皇燒毀。
D.在秦始皇焚書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魯國《春秋》。如果不燒這些書,墨子見到的《春秋》會有百部以上。
8、徐文認為“春秋”不是由魯國國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為這一觀點的依據的一項是( )
A.魯史《春秋》當時并未被奉為經典。
B.當時大國爭霸,周王室無力控制諸侯。
C.當時各國國史均以“春秋”為名,并非魯國一國。
D.魯國當時并不是大國,而且地位衰微。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夏、商、周時的名稱,是由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這一時代稱謂始于戰國,兩漢時人們繼承了這一稱謂。
C.“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以思想活躍、百家爭鳴作為歷史背景的。
D.產生于戰國的“天命靡常”的觀點,是“戰國”時代得名的依據。
10、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周王室東遷后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卻常有求于大國,因此,只好聽任魯國的統治者以“春秋”作為時代的稱謂。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與史書有關,也不能認定是以魯國的國史命名,因為各國國史均名為“春秋”。
C.春秋時,周王室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壞,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學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礎。
D.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的戰爭不休,權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傳統的歷史年代學觀點產生了一些變化。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12分,每小題3分)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1)始舍于其址 (2)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A.(1)房屋 (2)獲得 (3)名稱 (4)景象
B.(1)房屋 (2)取得 (3)命名 (4)觀察
C.(1)筑舍定居 (2)得到 (3)名稱 (4)觀察
D.(1)筑舍定居 (2)能夠 (3)命名 (4)景象
12、選出下列“其”字與其他各項用法不同的一項
A.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C.距其院東五里 D.其孰能譏之乎
13、選出文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的一項
A.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B.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于是余有嘆焉
14、作者在第三段第一句中所“悲”(感嘆)的內容是哪一項
A.古書之不存
B.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D.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108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3分)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2分)
(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3分)
16、名句默寫填空。(6分,每空1分)
(1)曾記否, , ?
(2)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