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梅
【教學設計】
因《論語》的年代已久遠,對學生而言,要理解透徹文句是比較深奧困難的,因此必須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論語》進行思想上的解讀?捎山處煆摹墩撜Z》中概括出幾點與生活、現實相關的要點,要求學生分組進行透徹的學習和領會,如“小人與君子”、“學習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必須閱讀古詩文名著名篇!墩撜Z》是在中國文化形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學說是儒家學說之一,這部經典《論語》從它誕生起就是讀書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課本,是知識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礎,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生活,內容包括倫理道德、教育體制、民間習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有必要讀一讀《論語》。
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并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論語片段,因《論語》的年代已久遠,對學生而言,要理解透徹文句是比較深奧困難的。
教法設計:講解啟發、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學法指導:誦讀、積累與領悟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把握語義基礎上,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誦讀法。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欣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而該經典主要是談學習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其內涵,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討論評點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寫法及現實意義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讀《論語》知儒家思想。引導學生了解并走入《論語》, 通過誦讀文言經典,積累名句,激發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2、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3.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體驗并追求理想的學習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學重點:
1. 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于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盡可能背誦。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預習,了解孔子其人,《論語》其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暢所欲言
學生自由談所知道的孔子和《論語》,老師補充介紹孔子生平和《論語》。
明確:(1)《論語》是早期語錄體散文 ,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纂錄而成。 (2)《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 (3)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4)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出現。 (5)《論語》記錄孔子的言論大致有四種體式:格言體、答問體、對話體、議事體。
二、文本閱讀,合作學習
1、學生閱讀課本中“名著導讀-《論語》”內容,并圈點批注。
(1)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8)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克己復禮為仁 (11) 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12)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4)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
(15)其身正,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
2、劃出有關孔子的言論,并作簡要分析(翻譯)。
3、歸納孔子在《論語》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及對后人的啟發和教育意義。
三、創設氛圍,探究梳理
1、學生介紹合作研究成果,解讀孔子的言論,尤其是有關為人處世的格言警句,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其他同學補充。
2、歸納孔子在《論語》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
(1)《論語》作為儒家思想的經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國理念。他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希望建設一個充滿仁愛的社會,而為政者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用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
(2)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從治學角度,主張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規律;從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啟發式教育。
(3)格言警句極富哲理性和啟發性。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誠實,講信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提倡為人正直,光明磊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突出要向賢人學習,不斷自我反省等。這些言簡意賅的言論,都堪稱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現實和借鑒意義。
四、拓展延伸,感悟聯想
1、儒雅的君子風度 2、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境界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1、《論語》具體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體現了孔子什么觀點?
2 、課外去查找《論語》,簡單概括《論語》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摘錄一些你比較有興趣的語段并背誦。3、 試著去尋找對孔子的不同評價的文字并加以比較。
吳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