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訓練]
一、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 膚(fú)淺 浸(jīn)透 前仆后繼
B.謬(miù)種 欽(qīn)差 濫調文章
C.歪曲(qū) 琢(zhuó)磨 無的放矢
D. 校(jiào)勘 為(wéi)之一新 嘩眾取寵
二、解釋下列詞語中“是”字的意義。
A. 自以為是 B.實事求是
C.是古非今 D.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
1.錯誤常常是正確的( )( )。
2.為此目的,就要( )( )同志們的眼光向著這種實際事物的調查和研究。
3.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 )( )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人們行動的( )( )。
4.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 )( )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5.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 )( )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A.向導 指導 教導 倡導 先導 引導
B.先導 引導 教導 向導 倡導 指導
C.向導 引導 教導 先導 倡導 指導
D.先導 指導 教導 倡導 向導 引導
四、對下面的句子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我們說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②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③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④是否善于總結經驗,⑤針對客觀實際,⑥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⑦一切從實際出發。
A. 復句,第一層次劃在④與⑤之間
B.復句,第一層次劃在②與③之間
C.單句,主語是“我們說的做的”,其余部分是謂語,謂語是多重復句。
D. 單句,主語是①②構成的并列關系復句形式,謂語是③④⑤⑥⑦構成的主謂短語
五、對下列復句的第一、二重分析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①常常是問題提出了,②但還不能解決,③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④就是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⑤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清晰,⑥還不能做綜合工作,⑦也就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六、閱讀《改造我們的學習》(節選),完成后面1~5題。
①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②如果我們回想一下,我黨在幼年時期,我們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和對于中國革命的認識是何等()( ),何等( )( ),則現在我們對于這些的認識是深刻得多,豐富得多了。③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斗犧牲,前仆后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④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⑤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⑥抗日戰爭以來,我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戰爭的具體實踐,研究今天的中國和世界,是進一步了,研究中國歷史也有某些開始。⑦所有這些,都是很好的現象。
1.上文共7個句子,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上文括號內應填入的兩個形容詞是 和 。
3.填入橫線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而拿起這個武器的宣傳者、倡導者和組織者是中國共產黨
B. 而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是中國共產黨
C.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D.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宣傳者、倡導者和組織者
4. 上文“為之一新”的“之”指代: “一”的含義是:
5.對上文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A.運用對比法、引申法論證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B.運用例證法、引申法論證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C.運用例證法、喻證法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
D.運用例證法、對比法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年來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從而論證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重要性
七、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l~8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時代在變化,生活在發展,文藝上的創新,完全是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藝術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并不可取。但是我們也得注意,不要把某種藝術手法或技巧,孤立起來,加以絕對化。比如說,有一種時髦的觀點,似乎只有“自由聯想”、“快節奏”、“變形”、“錯亂”……才算最新手法,合乎時代潮流;其它如”白描”、“寫意”、“渲染”、“烘托”、“對比”、“照應”、“反襯”、“懸念”……這類所謂“傳統手法”都“過時了”,該進入歷史博物館了。有的同志甚至把恩格斯和列寧所肯定的巴爾扎克、契訶夫的現實主義傳統也(甲)當作“寫作模式”來批,予以突破和揚棄,這就從一個極端(A)。走向了另一個極端(B)。
①事實上,離開內容(C)地評價某手法孰優孰劣,孰新孰舊,這種 (D),對創作實踐、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是有害無益的。②同一個海明威,他的《永別了,武器》,節奏相當快,另一部小說《老人與海》節奏卻非常慢。③節奏的或快或慢,不是靠作家主觀設計的,而是由小說的題材和內容來決定的。④誰都知道(E)⑤藝術手法的新與舊也(乙)是相對而言。⑥你認為“意識流”是最新手法,可是在歐美各國.這種手法在二三十年代是流行的,現在已不算時新了。⑦王蒙的“故國八千里,風云三十年”。曾經蜚聲文壇,至今連他自己也不滿足,要有新的突破了。⑧至于“白描”之類傳統手法,我們可不要輕視它,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藝的土壤之中,而且符合藝術欣賞的民族心理。⑨單以“五四”以來的新文學而言,從魯迅到老舍、趙樹理、孫犁,這一現實主義傳統,都采用白描手法,有著強大的藝術生命力。⑩今天有不少優秀作家、如汪曾祺、古華、劉紹棠,他們用中國式的水墨筆法描繪的一幅幅生活氣息濃郁的鄉土風俗畫,同樣擁有廣大的讀者群。⑾總之,對待各種藝術手法,我們要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寬容大度,兼收并蓄,一要向傳統繼承,二要向國外借鑒,三要以“我”為主,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這才有利于開創文藝事業的新局面。
1.這段文字的論點是( )。
A. 在藝術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并不可取
B.作品的內容決定作品的形式
C.對待各種藝術手法,要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寬容大度,兼收并蓄
D.藝術手法的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
2.第一段A處的“一個極端”指:
B處的“另一個極端”指:
3. 文中甲乙兩處的“也”字都可以解成“同樣”的意思,請分別說明這兩處的“也”字各表示哪兩種事物之間的相同關系:
也(甲):
也(乙):
4.第二段開頭C與D兩處應填入的恰當的說法是( )。
A. 簡單、輕率的態度
B.孤立、形而上學的觀點
C. 單純、片面的觀點
D.一味、簡單化的做法
5.填入文中E處使行文連貫的一句是( )
A.《永別了,武器》盡管節奏快,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慢的《老人與海》差
B.《永別了,武器》盡管節奏快,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慢的《老人與海》強
C.《老人與海》盡管節奏慢,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快的《永別了,武器》強
D.《老人與海》盡管節奏慢,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快的《永別了,武器》差
6.第二段共有11句話,請在下面恰當的位置上畫豎線表示出該段的層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7.本文對事例經過了精心的選擇,每個材料都考慮到了文章整體。第二段中選擇海明威
的兩部作品進行對比而不用契訶夫或者別的作家的材料,具體原因是什么?請做簡要分析
答:
8.最適合做本文標題的是( )。
A.批判繼承 B.藝術創新 C.藝術手法與風格 D.藝術手法的新與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