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本文內容比較簡單,關鍵是要學習如何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培養有意識的細致的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才能積累豐富的素材寫好文章的道理。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方法;
2、體會文中一雙手所蘊涵的深情
教學重點:
1、體會林業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2、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感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同學們的手上都捧著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卻埋葬了多少個美麗的童話,而我們的救援人員和白衣天使們又用他們的雙手拯救、創造了多少美。
一雙手,讓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為一雙手。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一、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方法;二、體會文中一雙手所蘊涵的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快速閱讀課文邊劃出相關句子。(不會讀的字詞請查字典)
畫出描寫這雙手的詞語、句子,并讀一讀。
質疑:有什么不會讀的字和不懂的句子嗎?
討論:這是一雙 的手?(天下第一奇手)
作者是在和被采訪者張迎善的一系列接觸中,通過所見所聞來寫“天下第一奇手”的。哪位同學能從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訪過程的幾個主要動詞?(握、抽、裹、察看、問、量、搓、介紹)
課文的哪一段是寫“一雙手”給作者的最初印象的?主要是哪幾句話?
“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這“一雙手”,說明“一雙手”有哪些“奇”的特征?
粗--松木表皮粗糙
老--老松木
干、硬、色深、厚等。
你們覺得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雙“奇手”有什么不足?還有手的哪一個特征沒有表現出來?(大)
課文中哪里寫“大”的,能否找出來?(三處)
“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來,為什么裹不起來?為什么又用“緊緊”呢?可否去掉?這句話中的“裹”能否換成“包”?(用“緊緊”、“裹”意思很深:第一,說明手很大;第二,寫手很有力量;第三,這個人很熱情。)
用數字寫手大有什么好處?如果說“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大得驚人”,這樣寫好不好?(太空洞、太籠統)
課文中寫一雙手寫得最細膩、最具體的是哪里?(7、8、9三段)這里寫了張迎善的手的很多細部,小的部位。哪些部位?說一說。
現在再來看一看“天下第一奇手”奇在哪里?
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感知為張迎善的這雙手建立了一個檔案。
主 人 張迎善 身 份 林業工人
手 感 “半截老松木”、“老繭布滿每個角落” 手的膚色 呈木色
紋 絡 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 面 鼓皮樣厚
手 指 特別肥大粗圓、三節老甘蔗 手的大小 “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
手指細節 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四條裂紋”“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手的別號 天下第一號大手
手的特點 大、粗糙、硬
手的價值 “創造綠色寶庫”
縱觀檔案資料,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說說這雙手給你的總體印象。(張迎善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大……)
張迎善的手,是一雙 手。張迎善的手丑不丑?[板書:丑(所見)]在你的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作者的眼中,張迎善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品讀下面兩個句子。
1、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按照通常的理解,鐵是堅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軀是不好和鋼鐵相比的。但在這句話中,用“鐵鑄”與“肉長”比較,用“鐵鑄”襯托人“肉長的”,說明血肉勝過鋼鐵,這就極為充分地突出了張迎善同志手的堅硬和他堅忍不拔的精神。“虧得”一詞,含有慶幸、贊嘆之情,表現了作者由衷的贊美。
2、這是一雙創造綠色寶庫的手。
說明這雙手是為祖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美化祖國、造福人類的手。
綠色寶庫美不美?正是張迎善的“一雙手”創造出綠色寶庫的美。[板書:美(所聞)]
三、精讀課文,品悟人物精神
那么,造成張迎善的手外表奇丑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來,并畫上波浪線。齊讀體悟。
張迎善的手外表奇丑,了解到造成他的手奇丑的原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現在,你認為他的手很丑嗎?
(這雙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實際上美。)他的手為什么會丑?創造綠色寶庫。綠色寶庫為什么能這樣美?是以張迎善的手丑為代價換來的。
以張迎善“一雙手”外表的丑換取綠色寶庫的美,值不值?[板書:值(所感)]
全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普通勞動者的贊美之情。作者是怎樣表現自己對張迎善的贊美之情的呢?
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寫人物--一雙手來表現一個人物。
四、拓展延伸
美往往是以丑作為代價獲得的,正是這些手為家庭、為社會創造了和創造著財富,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也是這樣。請看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和方永剛的頒獎辭。
如果推選張迎善為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請你借鑒以上兩條頒獎辭,聯系課文內容,為張迎善也寫一段頒獎辭。
五、小結:獨具慧眼的把握角度,選取材料,是我們作文應該非常注意的一個環節。我們要學習本文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附:板書設計 值(所感)
丑(所見)--美(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