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科 語文 教材名稱 高中語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 題 《燭之武退秦師》 年級 高一 學期 上期
教
學
目
標 1、朗讀課文,疏通字詞,理解文章意思。
2、學習語言藝術,體會人物形象特點。
3、學習燭之武深明大義,以國家利益為重,臨危受命,解除國難的優秀品質。
教
學
重
點 1、學習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敘事技巧。
2、分析語言藝術,感受人物形象。
教
學
思
路 討論英雄,導入新課→朗讀文本,梳理詞句→誦讀理解,理清思路→分析語言,感受形象→擴展升華,交流收獲→復讀全文,課堂小結。
主要
教學
方法 朗讀法、創設情境法、合作探討法、探究拓展法。
教
學
資
源 教材《燭之武退秦師》、 朗讀音頻、 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
共
一
課
時
一、討論英雄,導入新課 。
討論英雄導入課題:
北京奧運涌現出一大批杰出運動員,像仲滿、劉子歌、揚秀麗、鄒凱、菲爾普斯、弗雷特、博爾特等,他們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同學們對這些英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
1、他們光榮而偉大,令人敬佩,讓人仰慕。
2、他們在緊要關頭,毅然挺身而出,為國爭光。
3、他們各個有才華,至少有一技之長。
4、他們都很執著、堅強,為理想不懈地努力。
5、每個英雄的背后都有一部坎坷史。
……
奧運英雄是這樣,古代英雄也是這樣。《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燭之武就是這樣的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燭之武,一睹他的英雄風采。
【活動一】
談談自己對英雄的認識。 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文本,梳理詞句。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檢查、疏解詞句:
1、正音:
①單音詞:佚、氾、縋、闕、杞、戍。
②異音詞:共其乏困 夫晉,何厭之有
秦伯說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逢孫、揚孫戍之 失其所與,不知 無能為也矣
2、學生讀,師生正音斷句。
3、學生自瀆課文,提出問題,師生互補解答。
4、師列舉重點詞句,指導學生理解翻譯: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③夫晉,何厭之有
④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活動二】
師生互動,梳理詞句。
1、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問答結合,靜動互補。
2、創設合作學習機遇,以求更多學生參加。
三、誦讀理解、理請思路。
朗讀理解,提出問題,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記敘了一個什么故事,請概括敘述:
鄭國被秦﹑晉兩大國包圍,形勢危機。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伯推薦燭之武。鄭伯面請燭之武被拒,先自責后述其利害。燭之武以國家為重,不記前嫌,毅然受命,只身夜往秦軍,智說秦君。秦君欣然與鄭結盟留守并退兵。晉軍不得已也退兵,鄭國轉危為安。
2、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整個故事:
明確:燭之武退秦師。
3、課文的題眼是什么?
明確:退。
4、圍繞題眼,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退”因:秦、晉圍鄭(無禮于晉,貳于楚)。
“退”薦 :佚之狐薦燭之武-----燭之武發辭-----鄭公平息怨氣-----燭之武受命。
“退”勸:燭之武夜往秦師-----智說秦君-----秦君留守退師。
“退”果:子犯請擊之----晉侯析理終退師。
小結:
鄭 --- 危在旦夕---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
燭之武 夜縋而出 秦軍乃還
智說秦君
轉危為安 -------- 晉亦去之
5、燭之武智退秦師,很成功,有什么藝術特點呢?
①站在秦國的立場上,以退為進,博得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趨利的心理,闡明利害,動搖秦君。
③抓住秦、晉之間的歷史矛盾,挑撥其盟,拉攏秦君。
④推測未來,極言晉貪無厭,毀其盟約。
6、從故事發展來看,本文記敘有什么特點?
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留干去枝,詳略得當;對話簡潔,語言精練。
【活動三】
1、閱讀課文,歸納交流。
2、談談課文的敘事思路。 加強對文本的理解。
1、 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2、 提高篩選信息,概括歸納的能力。
共
一
課
時
四、分析語言,感受形象!惭菥氁弧
組織討論活動:課文篇幅不長,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突出。閱讀課文,思考討論:自己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理由是什么?
討論演練: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可以正面談,也可以反面談,或者正反兩方面結合談。
1、鄭伯-------禮賢下士,從諫如流,只是危機時才如此。
2、佚之狐----識人才的伯樂,也有嫉妒、惜命的特點。
3、燭之武-----官微人輕,懷才不遇,壯無所用,時有怨言,但才高膽大,心系國家,臨危受命,只身入秦師,智退秦軍。
4、秦伯-------以利為重,亦敵亦友,變化難測,政治手腕了得。
5、晉侯-----以利為重,以“不仁”為借口,沉著應對,有政治家的風度。
人物形象生動,語言鮮明,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活動四】
圍繞話題邊讀邊議,分析討論人物形象:
1、分小組討論,
推出小組代表。
2、小組代表匯報,
其他同學補充。
1 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全面認識作品人物。
2、提高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交流收獲,擴展升華!惭菥毝
組織討論活動:《燭之武退秦師》一文距今二千多年,我們如今學習它,仍感到很有借鑒意義。請就文中的某一個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想象和聯想,談談鑒賞人物形象后的認識和啟發。
討論演練:不拘形式,不定范圍,各抒己見,有多少談多少。
燭之武:①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勇擔重任。②懷才未必不可遇。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薦。④做事有能力還不夠,還要有膽識。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講究藝術,和睦相處。⑥人無完人,不要求全責備!
鄭伯:①君王都能夠知錯改錯,我們一般人更應該知錯改錯。②重視人才貴在平時,不能臨時抱佛腳。③放下架子,從善如流。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識!
佚之狐:推薦他人固然可敬,但推薦自己更為可貴。……
秦伯:①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②勇于接受他人意見,甚至包括接受和自己有成見人的意見!
晉侯:①損人利己的事不能干。②做一個寬宏大量的人。③非常時刻,冷靜的判斷很重要。……
評價合理,學有所長,同學們的學習收獲很大,可謂是古為今用了。
【活動五】
1、深入探究,談啟發。2、暢所欲言,交流收獲。 交流分享學習收獲,提高認識能力。
六、復讀全文,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遠古散文,容量短小,語言簡潔,而內涵豐富。起伏的情節,詳略的筆法,伏筆和照應等技巧的運用,將有助于今后學生的寫作。燭之武雖然青壯年懷才不遇,但他的愛國思想、為國家效力的勇氣,也將激勵我們今人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重申學習要點,提出探討課題,進一步激發學生讀賞興趣。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1、側重文本的學習研討,把握重難點,合理處理教材。
2、課文朗讀和文本理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設疑解疑,給學生創設更多參與討論話題的機會。教學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角色定位適當。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文言字詞的理解,還未能全面歸類。
2、《左傳》的敘事特點散現于學生學習理解問題解答之中,缺少條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