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結構特色
474450 河南淅川縣第一高中 吳翔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結構很有特色,從頭到尾一直采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形成結構層次的對稱美。
一、 鄒忌有“三問”:
一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二問妾:“吾孰與徐公美?”
三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二、 相對應的有“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 鄒忌受蒙蔽的三個原因: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 相對應類比出齊王受蒙蔽的三個原因: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五、 齊王納諫后有“三賞”: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六、 相對應“三賞”后就有“三變”: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七、 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一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
“朝服衣冠,窺鏡;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八、 相對應鄒忌的思想認識轉變過程也是三層: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
九、 全部事件的發展過程也是三層:
鄒忌聯系自己類比諷諫是第一層;
齊王納諫懸賞征求意見是第二層;
臨近諸侯都來朝見齊王是第三層。
本文篇幅不長,竟有九處用到“三疊法”。從內容上看,由淺入深,由小到大,饒有情趣。從結構上看,對稱呼應,渾然一體。從語言句式上看,有的敘述、對話有重復有排比,有的變化就大一些,如上述一、二項鄒忌的“三問”和相對應的 “三答”,有詳有略,有重復處,也有小小變化處?偠灾冎杏胁蛔儯蛔冎杏中∮凶兓。一味求變,變得無頭緒可循,不合乎我們寫文章的民族傳統;但如果自始至終毫無變化,也會令人乏味。而本文則恰到好處,既有變化,又令人有軌跡可循。這對我們寫作來說,也是值得好好借鑒的。
通信地址:474450 河南省淅川縣第一高級中學
電子信箱:wux001229@163.com
聯系電話:0377- 64298501 1394930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