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425000
北宋詞人蘇軾的《江城子》與賀鑄的《鷓鴣天》都是為自己妻子寫的悼亡詞,都是各自純真愛情的哀唱。若將兩詞放在一起比較閱讀,自可玩味出兩詞的不同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賀鑄《鷓鴣天》)
蘇軾29歲就死了妻子。他的妻子王弗極賢慧有淑德,其敏而靜的氣質有如神光天香籠罩著他們夫妻諧睦溫馨的家庭生活。王弗去世,蘇軾黯然神傷,哀思綿延。十年之后,蘇軾對亡妻仍是一往情深,難以釋懷。其《江城子》詞正是當時追思亡妻感強烈凝聚的結晶。
全詞哀情外顯而激烈,潑墨如水,大開大合,淋漓盡致地抒寫了夫妻間的深情厚意。僅從詞的上片便可明顯地看出這一特色。詞作“未成曲調先有情”,一開頭就營造出一種凄慘悲涼的哀痛氣氛,將感情的琴弦拉到極度哀傷之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既感慨夫妻生離死別之日久,又直抒追思亡妻之情深。在時間長河里,十年不過是彈指一瞬,對詞人來說,卻恍若隔世。詞人日思夜夢,不知有多少心事要向情侶傾訴!“不思量,自難忘”,正是極度相思痛苦之情的強烈爆發。接著,詞人大筆揮灑,從死者與生者兩方面將這種相思痛苦之情加以淋漓盡致的抒寫。“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凄涼冷漠尚可忍,最難耐苦楚無人說!嘮叨死者孤墳的寂寞凄涼,既是疲于奔波他鄉,疏于祭掃妻墳的自責,更是傷惋懷妻痛情的流露。“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從生者處境的險惡坦露對亡妻的復雜情感。一方面,甜蜜的夫妻情愛令詞人對死別十年的妻子依然癡情灼烈,深陷于僅在夢中相見的無奈里;另一方面,生活際遇的飄泊不定,生活處境的兇險惡劣,令詞人心身疲倦,鬢發過早地變得霜白。這樣,即使能與妻子相見,詞人也不希望妻子認出自己,以避免妻子傷感難過。詞人極希望與妻子相見卻又害怕被妻子認出的矛盾心里在這里得到了鮮明的昭示,它精細地寫出了詞人對妻子的無限關心體貼的摯愛之情。
與蘇軾青年喪妻不同,賀鑄是晚年喪妻的;與蘇軾《江城子》詞抒情的外顯、大筆揮灑、淋漓盡致不同,賀鑄的《鷓鴣天》詞內隱、惜墨如金、潛沉曲致。賀詞于平靜的筆端之下飽含對妻子的深情。詞作由物及人,緣物生情,由“閶門”之存想到愛妻之失,這個昔日夫妻恩愛生活的見證物,而今成了引發詞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來何事不同歸?”看似平靜出之,實則是詞人感情的強烈迸發,是血與淚的吶喊。讀到它,我們仿佛看見詞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蒼天吶喊“還我妻子”。這聲音,喊出了失妻的萬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目睹梧桐,眼看鴛鴦,心中涌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真切地刻劃出詞人翻江倒海的內心:南窗雨讓人飽嘗淋雨之苦與孤寂凄涼,南窗雨讓人悵然于挑燈補衣恩愛體貼之一去不返,極曲致地傳達出對妻子的摯愛。
蘇詞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賦筆手法生動逼真地鋪寫了一幅夫妻久別乍逢的感人場面,顯示出愛情的純真美麗,使其抒情既親切又富有情趣。“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游子思鄉,自古同理;離家愈久,生活愈是不適,思鄉之情也就愈切。因時勢的動蕩不安,政治生活的苦悶,輾轉奔波的詞人自然產生了濃郁的懷鄉情緒。幽幽沉夢之中,魂游久違的故鄉,第一眼所見便是愛妻面窗梳妝那熟悉的身影。神之所思,意之所指,這第一眼目光所及實在是詞人思妻癡情的自然流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兩地相思情切切,一朝對面卻無言。夫妻相見,自有萬端感慨;淚眼凝望,自會讀出對方的關切、愛撫。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妙境界,頗能撥動感情的琴弦,夫妻間的真摯情愛悠然流淌。
與蘇詞所表現出來的濃郁的抒情性不同,賀詞浸潤著深沉的人生感慨,有著哲理的冷靜揭示,顯得沉郁而富有理性光彩。賀鑄雖出身貴族,但空懷報國之心而無報國之門,終生沉抑下僚,郁郁不得志。詞中以梧桐的半生半死,鴛鴦的失伴孤飛為喻,既失偶之痛楚,也發人生之感慨。“原上草,露初晞”化用“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之意,以露水易干為喻,慨嘆人生之短促,功名之有如云煙,筆調委婉地將自己不得志的蹉跎人生寓于其中,感情內隱而沉郁。
蘇詞的“塵滿面,鬢如霜”,雖也暗寓人生飄零之感,也抒寫光陰流逝之疾,但從心理的精細摹寫,以賦筆手法所進行的想象鋪寫來看,全詞主調是抒寫對亡妻的真摯深情,是對純真愛情的縱情高歌。而賀詞盡管也唱出了純真的愛情之歌,但其主調富有濃郁的理性色彩,有著對人生哲理的冷靜揭示。總之,同是悼亡詞,蘇詞感情閘門大開,奔放而激越,自有一股撞擊人的強勁力量在;賀詞顯得簡約曲致,蘊含深刻的人生體驗,感情沉郁而哀戚。
〖本文刊于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總第170期。〗
作者郵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