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中 王吾堂
高考作文,立意是關鍵。這是因為高考作文是一種具有特殊要求的指令性寫作,它要求考生必須按照命題人精心設計的作文命題立意構思、謀篇布局,考生既要遵守試題的明示要求,還必須揣摩命題的隱含信息和寫作指向,在把握命題意圖的基礎上確定作文范圍和立意傾向。然后,根據表達主旨的需要考慮文章結構、確定語體風格。
立意的前提是要審讀命題(包括材料、話題和寫作要求及注意事項),明確內容范圍。話題作文的“話題”,其內涵一般能夠明確界定作文的內容范圍,如2001年的“誠信”,其基本內涵就是“誠實,守信用”,除此之外,還有“真誠”、“忠誠”、“真實不假”、“敢說真話”等意義。只要考生所選材料能夠證明、表現或揭示上述意義和內涵,就不僅在內容上符合要求,而且在立意上扣準了命題意圖。但話題本身一般是不能確定為文章意旨的,好的命題連立意的指向也是“諱莫如深”、不露聲色的,考生完全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自主權利,例如2002年的“心靈的選擇”,在“驚心動魄”或不一定那么“驚心動魄”的人生選擇(未必就是“生死抉擇”)面前,考生完全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利,只要是觸及“心靈”的“選擇”都算符合要求。但是,考生在立意上務必要注意一點,即在追求創(chuàng)新、標新立異的同時,萬萬不可使自己的文章立意違反作文命題中隱含的立意指向,更不能違反社會公共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寫“誠信”,你不能說那位青年“拋棄了誠信背囊”拋得好啊,因為在當今這個“誠信”堪稱“稀缺資源”的社會里,“誠信”是最無價值的東西;寫“心靈的選擇”,你不能說在登山者凍得連腿都“邁不開”的情況下,在登山者也“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的處境中,選擇救助那位已被凍成“硬邦邦的東西”的陌生人,不僅不能達到救人的目的,還極有可能將自己的生命也搭進去。盡管這些見解未必就不能言之成理,但因為它違反了命題者檢測考生道德底線的命意,也違反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舍己救人的道德理念,因而是絕對不能確定為應考作文主旨的。
如此說來,高考作文的立意是否一定要將命題的隱含指向敷衍成文呢?未必。成功的作文命題是只提供話題,并界定話題內涵和寫作范疇,并不明示也不暗示立意指向的,即使有一定的指向暗示,考生也要在融“小我”于“大我”、融“小理”于“大理”的基礎上追求思維的深刻性,表達認識的獨到性,抒寫感悟的典型性。為此,作文立意一定要注意既能寫出時代感,又能傳承歷史性;既可洞察幽微、義深意遠,又可燭照現實、為時而作;既放飛思維的翅膀,精騖八極,神游萬仞,又做到以簡治繁,一線穿珠,防止“意多亂文”。
高考作文的結構和語言基本上是由文體決定的。在確定文體以后,結構布局和語文風格的思謀與選擇,則以有利揭示文章主旨為標準。
寫議論文,包括議論散文和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結構布局仍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模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大板塊構思全文。與此相應的語言風格略有差異。純議論文追求語言的準確、嚴密和無懈可擊;議論散文除準確嚴密以外,還要追求語言的形象性和文學性,力求富有哲理;雜文則要盡可能做到幽默犀利,一針見血,或反話正說,或正話反說,諷喻辛辣,入木三分。不論采用何種風格的語言,重在追求議論的深刻性、說理的透徹性和語言的精辟性,而不是為語言而語言。
若寫記敘文,包括敘事散文、詠物散文、寫景散文、故事、寓言、童話、小小說等以記敘為主的文體,結構方面要平中見奇,縱橫聯想,由此及彼,跳躍有序,跌宕有致,力戒平鋪直敘;語言方面或借景寄意、意寓景中,或借物抒懷、情融于物,做到景中有情,物中寄意,以物喻人,物人合一。或樸實無華,或絢麗多彩,因人而異,因文有別。語言反映性格,性格隨語言流淌。不論何種風格,自然清新,不雕飾、不做作的語言方為佳語。
作者簡介:
王吾堂,男,41歲,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教育教學中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究員。
聯系電話:029-7091906(宅) 7092770(辦)13096948055(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