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50分)
①《母親與小魚》一文中寫道,“據說那個人常有許許多多的忽略,連母親的歌喉、美貌,都險些被他忽略”。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或事被我們忽略,有些忽略或許應該,有些忽略或許不應該……請以“忽略”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標桿文】
1、 忽略50分
離開北京已有八年了,八年之間,北京于我只剩下幾縷不算深刻的影子,而其中的歸思與鄉愁,已在歲月的消磨中被我不經意間忽略。
依稀記得零八年的那季盛夏,稚幼的我曾以為這是我在北京的最后一次佇足與回望。那天陶然亭公園外的巷子里的海棠開得下盛,萬姝嬌困,風韻傾城,然隱于陋巷,鮮有人煙,真是岑寂誰問,唯有我知;那天陶然亭時池塘中荷葉搖搖,蓮藕曳曳,行至橋頭,便有陣陣清香飄溢,訴說著清漣不染的婉轉衷腸--
--我在陶然亭小學念了三年書。那天放學,我與班上老師同學一同到陶然池畔合影留念,以紀念這僅僅三載卻又彌足珍貴的青澀韶華,從此客在他鄉,勿忘勿念。
然而感情終究會淡忘,時間飛馳而過,攜來一陣煙塵,塵封了那段曾護在手心不肯放下的回憶。
那沓鐫刻著無限回憶的照片,已從最初被珍重地擺在枕邊望之欲泣,到如今擱淺于書柜之中。不知從何時起,北京的一花一草一木已從我的心中黯然隱匿,我已忽略了太多太多北京于我記憶中對我的呼喊與召喚,轉而抬首望向遠方的明媚陽光。長春不再是空洞而陌生,而是充斥著盎然生機。我也不再怨尤冬寒徹骨,而是和伙伴們打雪仗、堆雪人,輪廓著屬于我們的冰雪世界,于冰雪世界中勾勒出我們的履跡……
我愛上了長春這座城市,但同時,故鄉也被我在不經意間忽略。試問,一個被淡忘被忽略的故里,是否還能接受闊別已久的游子時他深切的朝圣?
當我得知要回北京讀高三,我的心緒是復雜的:既期盼、又慌措。期盼著八年后的北京與我記憶中的影像重合,慌措著當年辭京權作客,今朝歸去可識君……
我踏進了火車站。眼中所見是那列熟悉的綠皮火車,是那塊目睹了太多悲歡離合的“長春→北京”的站牌。我捏著這張遲來了八年的回程票,找尋著那曾被我忽略的歸思。火車沿著軌跡行駛著,我也正接近著我的故鄉……
當我走出了火車站,我的心竟開始激蕩起伏。拭去記憶的封塵,一切還是那樣的熟悉。原來不管我對歸思之情忽略了多久,故鄉卻一直在凝望著我。
回家的感覺,真好。
2、忽略 50分
我和她都已經習慣了忽略。
“1002號病人!”電腦播號一完,我就被她拉到了診室里。和平常一樣說了病情之后,醫生開了藥,最后說了一句,你們可真辛苦,我倆都略有停頓呼吸,隨即和平時一樣,她扶著我離開。
診斷說明書上的“重度抑郁癥”,已然對我倆沒有任何情緒影響了。可似乎受我影響,她也開始抑郁了,我們同時忘路忘帶東西,不愛說話,最重要的是我們習慣忽略了。
已經是多久吃藥了?我倆都忽略了時間。已經多久沒在家睡覺啦?我倆都忽略了地點。在外求醫就像要拋棄一切喜好,跟著病情生活。她陪著我這個不能正常生活的人,兩個人一起過著不能正常的生活。
有一天她的擦臉油用完了,恰逢換季,天氣干燥。她的臉不斷脫皮起紅,開始她只說過敏,沒事兒,后來越發嚴重。但我倆都忽略了因為疲憊于治病取藥,最后不得不上醫院打點滴,我問她:“不早買個擦臉油就可以了嗎?”她回答:“沒時間買啊!”我有點心酸,看向她那略渾濁的眼睛,細數著那皺紋。我說到:“媽,我似乎忽略了你的時間和生命哪。”她眼角微瞇。用另一支沒輸液的手摸了摸我的頭:“傻瓜,你才是我的一切啊!”我淚已滿眶。
我還是會習慣頻繁性的發病,會向她發脾氣,然后撓她打她。但每次又會哭著向她道歉,她頭上的白發已經不能再拔了,她臉上的細紋再多就不美了,我一直忽略著她,她的壽命,她的健康,她的體力。可我又是多么不想忽略這些。
某時,我突然夢想能再給我一次不忽略,珍重我母親的機會就好了。
評語:抑郁癥選材獨特,描寫細致。
3、忽略48分
不知你是否注意過拖著大掃把,在狹窄的公路隔離帶上緩緩前行的那抹橙紅;不知你是否留心過從身邊飛馳而去的電動小三輪上,那人正多么焦灼地盤算如何送完一天的快件……,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被我們忽略。或許,我們不應再如此熟視無睹。
記得那是個萬家團圓的中秋之夜,正和家人“吐槽”中秋晚會的我被急促的門鈴聲叫起。開門一看,我將手邊的百元紙幣遞給門外等候的快遞員,有些不耐煩地依在門邊,心里抱怨著這已經是這兩天不知多少次為快遞開門了。
一陣刺耳的手機鈴聲將我的目光拽回了昏暗的樓道--那快遞員停下找錢的動作,慌亂地在統一配發的背心中摸索,隨即將一個臟兮兮的諾基亞拿了出來。那聲音開得極大地聽筒傳出清晰而稚嫩的童聲,“爸爸!祝您中秋節快樂!我和媽媽等您回家……”快遞員眼中一瞬間迸發出星斗般閃爍的光芒,忙不迭地應著。
我這才開始真正觀察起他,飽經風霜的臉上溝壑縱橫,帽檐下露出一道白皙的皮膚,可想而知經歷了怎樣的風吹日曬,一雙粗大厚實的手此刻小心翼翼地握著電話,緊緊地貼在耳邊,眉梢嘴角都喜悅地上揚。
我被這一幕深深打動,剛想勸他別著急,他卻在催促的保證聲中按下了那猩紅的按鍵,將找好的最后一塊錢遞給我,他有些不自然地扭頭下樓,腳步輕快而又沉重,只留下一句蒼白干癟的“謝謝”漂浮在暖意融融的空氣里。
重新坐在電視機前,我的思緒卻仍然留在昏暗的樓道,留在那個素昧平生的快遞員身上。不,我在自嘲的輕笑中否認,我又怎知以前沒有見過他,只不過是因為習慣于忽略這些人的存在,從未正眼瞧過他們罷了。想來,我也從未真正看著他們的眼睛,真誠地說一句:“謝謝”。
正如柴靜在《看見》中寫到的那樣:“人常常被有意或無意忽略,被無知與偏見遮蔽。我們應從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掙脫。”這種“不假思索的夢寐”即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忽略。
閉上雙眼,我又聽到門鈴聲響起。此刻我將帶上早已準備好的零錢與微笑開門,真誠地希望遠處的山村里,孩童期盼的眼神中,家門也能應聲開啟,迎來那個風塵仆仆的身影……
4、忽略 48分
她哭了,哭得像個孩子。
她來自農村,已經在城市打拼了許多年,現在在一個外企上班。公司前景很好,她也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
但她總是因為自己農村人的出身而自卑,不敢和別人提起,更不敢放松工作,生怕被人落在后頭,讓人瞧不起。于是她永遠穿著職業套裝,帶著金屬細邊眼鏡,頭發梳得一絲不茍,作出一幅職場精英的樣子。
可每當她獲得成功,她卻悵然若失。
她已經很久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安靜地釋放一下壓力了,很久沒有旅游領略自然之美,很久沒有和朋友說過話了。
很累,她卻不知為何。
一個夏日的午后,休息在家的她決定出去走走。天很陰,像一塊潮濕黏重又泛著霉味的舊抹布一般貼在她的身上。本就疲憊的她心情又煩躁了幾分。她來到公園,公園里有一大片荷塘,荷葉田田,卻不見荷花。
她正奇怪,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場蓄謀已久的大暴雨忽然降臨。她只得躲在附近的一處屋檐下,眼前只有那片荷塘。荷葉的顏色因光線昏暗而更加墨綠,仿佛和那漆黑的湖水融為一體。她瞇著眼,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巨大的雨珠在狂風的裹挾下猛烈擊打在荷葉上,荷葉因此左右劇烈地搖擺著,仿佛大海巨浪上的一葉小舟。荷葉上的雨水越積越多,荷葉纖細的莖甚至都有些彎曲,將要折斷的樣子。正在她擔心荷葉就此折斷時,只見它輕輕一側,荷葉上的雨水全數被傾倒入了池塘,那荷葉,又繼續昂著頭,迎接雨水。
她愕然,直至云銷雨霽,她恍惚地走回了家。
她哭了,哭得像個孩子。她終于明白自己為何悵然若失。只是因為自己為了功名利祿,也為了別人的目光而忽略了太多。那些生活的壓力就像雨水,自己仿佛那些早被雨水擊落的荷花,一味地堅持,最終只會殞命。她相當一個“荷葉”了。
她撥通了上司的電話,聲音堅定而有力。
“我想請個長假,回老家看看,和朋友聊聊天。”
5、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