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南京3月2日電 “現(xiàn)在的考藝確實是有點過熱,并且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不太正常的社會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考生只為升學,學校只為賺錢。”日前,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馮健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描述他眼中的“考藝熱”。
考藝享受降分成為升學別徑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考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由于考藝術可以享受一定的降分優(yōu)惠,文化課成績達到本省一般本(專)科最低錄取控制線的60%即可,一部分人便把考藝當作上大學的一條捷徑,不想學藝術的、沒學過藝術的突擊一下就跑來考藝術。
“其實降分政策原本是給藝術考生的一種優(yōu)惠,因為你要去學藝術,那么平時的文化課學習總歸受到一些影響,但是,現(xiàn)在考藝卻成了高中階段考不上二本的人的出路!文化課成績不好的、考不上好大學的,就來考藝術院校。我看,很多地方的這種高中階段藝術教育,實際上是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擠出時間、通過一些不規(guī)范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得到的一種敲門磚式的教育。”
“每年招生時,好多人跑來找我,而我一問‘你文化課成績怎么樣啊’,他就不吭聲了。一看就知道是這種類型的,太多了。據(jù)我分析,這部分人的比例,比較保守地說,也會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高校熱衷擴招因為有利可圖
“這是考藝熱的一大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高校對開辦藝術專業(yè)的熱衷以及由此帶來的藝術專業(yè)的擴招。為什么熱衷呢?關鍵在于招收藝術考生有利可圖,藝術類學生收費高。”
馮健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通本科生一年學費不過五千元,而藝術專業(yè)本科一般是每年一萬,有的地方甚至收到一萬二,基本上是招一個藝術生頂兩個普通生。而藝術專業(yè)的基礎投入也要比理工科少得多,理工類院校或專業(yè)需要建設實驗室,要配備昂貴的實驗器材,藝術專業(yè)唯一難處在于小班教育,對老師數(shù)量有較多要求。另外,藝術專業(yè)每年的考試報名費也是一筆大收入,一般是每人100元,個別院校還有高達200元的,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吸引幾千學生報考是不成問題的,這樣下來賺個幾十萬上百萬是很輕松的事。”
百字請假條竟有七字錯藝術學生“文化短腿”
藝術專業(yè)本科生寫一百多字的請假條,錯別字竟有7個之多;報考美術學博士學位的考生將顧名思義寫成“顧名思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藝術學生不重視文化課學習的狀況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考藝術的學生文化課要求低一點,這也是實際情況,但總該有個底線,不能連最起碼的常識都丟掉。而現(xiàn)在有些學生恰恰是只顧埋頭畫畫,不愿多學文化,這樣長期下去恐怕只會成為畫匠而不是畫家。”一位有多年教齡的美術教授對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文化短腿”現(xiàn)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據(jù)這位老教授介紹,他所在的學校剛剛進行了一場學生綜合素質測試,參加測試的121名學生均為上學年各院系一等獎學金獲得者。測試內容多為歷史、文學、時事一類的常識。但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近44%的學生不及格,有7%的學生得分在50分以下,而80分以上的僅有6人。
“按理講獲得一等獎學金的學生應該是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了,可這次測試的結果多少讓人有些意外,獲得一等獎學金的學生文化素質姑且這樣,何況一般學生呢。” (新華社記者 王駿勇 郭奔勝)
東方網(wǎng)-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