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无码福利视频,亚洲无码视频喷水,亚洲三级色,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地質實習報告

2021-02-12 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20xx年5月13日上午,我們建工學部來到了大連濱海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開展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活動,實習內容包括金石灘地段地理位臵、山川與海岸形勢、地層巖性、構造特征(地層產狀、構造類型、節理、斷層、褶皺與褶曲等)、海岸侵蝕地貌、濱海地質災害等。實習這一教學環節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夠加深課堂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從直觀上對于各種巖石的結構、產狀、構造、顏色的明顯的巖石特征有了更細致的認識,本次實習地點為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金石灘,進行一天的實地參觀,我們首先參觀了地質博物館,然后又驅車來到地質公園進行了實地考察。本次實習使我們對各種巖石獨特的形態和絢麗的顏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巖石在地質作用下,巖漿作用和沉積作用形成的各種形態迥異的形狀,對今后工程實地考察勘測,及施工前的選址都是有極大的意義的,通過實習把課堂上學到的關于斷層、褶皺、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對于施工影響極大的特殊地質構造可以盡量避免,認識到工程地質課對建筑施工的基礎性作用。

  二、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

  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以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增加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習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三、實習地點

  (1)地質博物館:

  大連金石灘國家地質博物館坐落在美麗的金石半島之上、金石灘核心景區入口處,于20xx年11月12日正式開館納客,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廳,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參觀景點,是了解地球演變和發展過程的最好場所。第一展廳:地球廳,介紹的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和礦物元素,以及大連的地質演變史。參觀完地球廳后,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產生愛護地球的原動力;第二、三展廳:海洋、海岸、海岸帶廳,詳細介紹海、洋的分別以及海岸帶的沉積作用、

  風化作用等,領略了海洋奇觀、奇石的風采。第四展廳:海洋生物進化廳,在這個展廳內介紹生命的誕生和演化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五展廳:海岸帶礦產資源廳,展出的是大連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第六展廳:觀賞石廳,充分領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華貴、菊花石的淡潔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艷麗、黃河石的通體圓潤、文石的瘦漏透皺等,在這里,您將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創造的實質細膩、色彩繽紛、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奇石等。第七展廳:影視廳,可以欣賞到有關大連、金石灘濱海地質公園的實景風光片,通過該片的介紹對金石灘有全面的了解。第八展廳:海蝕地貌廳,隆重介紹“天下第一石”龜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綿30多華里長的海岸線獨特的地質地貌。

  龜裂石(龜背石)

  金石灘不僅擁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觀,還擁有天下獨絕的龜背石。她是金石灘的“鎮灘之寶”!,龜背石形成于6億年前的震旦紀,雖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場臺風令巖體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發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顯露最清晰的沉積巖標本。類似的奇石目前在世界上僅有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塊體面積比這塊小。它不但是金石灘一寶,也是世界學界的極品。美國地質學家柯勞德教授來此參觀后,多次在世界地質論壇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背石在中國大連金石灘,它不僅是中國一絕,也是世界一絕!”關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解釋:一是干裂說,指的是在干燥、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半塑性巖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網格狀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綠色沉積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種觀點是地震液化泄水脈說,是指巖石在半塑性狀態下,由于地震作用產生了垂直層面的裂隙不斷振動,使泥沙在水的帶動下流向裂隙沉積,形成狀如龜背的巖石。

  (2)地質公園:

  金石灘位于遼東半島南部,是黃海海岸向東南方向凸出的一個小半島,屬大連市金州區,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9°01′-39°06′,東經120°57′-122°04′;陸地面積62k㎡,海域面積約58k㎡。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和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金石灘園區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引言

  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劃;實習時間;學習了哪些地質工作方法。

  一、地理與經濟概況

  1.地勢:敘述本區的地形大勢,地形、地勢分布規律。屬何地理區,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區的一部分。指出區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點等。

  2.水系:描述區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寬窄等。

  3.氣候:應根據文獻資料或親身經歷,簡單介紹區內的氣溫、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線及交通工具等。

  5.經濟概況:工農業的一般概況;城鎮、村落的分布;居民、人口和勞動力等情況。

  在撰寫時,除野外調查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及其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文字力求簡練。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地層與巖性是地質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部分主要說明實習區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層;各地層的巖性(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主要組成礦物和巖石在區域內的厚度、出露地點及分布等);區域的地層層序;地層的接觸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本部分的寫法是:

  先寫一個 引子 ,概要說明本區由哪些巖石構成,使讀者對本區有一個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 之后,按地層自老而新的順序分段進行描述。分段描述時,每段都要有一個小標題。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體巖性時,要先寫分布情況。然后再寫出巖石的性質、厚度及其地層的接觸關系。

  三、構造

  本部分主要是根據巖層的產狀情況,寫巖層受到何種地質作用的破壞,形成何種地質構造等。

  本部分的寫法是:

  開始先寫區域內地質構造的一般情況,如:本區構造復雜與否;本區所屬的構造部位;區域內有哪些較大的構造;構造線的方向如何等。總的構造輪廓描述之后,即可分褶皺和斷裂兩大部分分別進行描述。

  即:

  (一)褶皺構造

  (二)斷裂構造

  1. 主要的斷層

  2. 節理

  總之,在編寫這部分報告時,應根據野外觀察到的實際內容描述。描述時,對于每一個褶皺或斷裂都要描述其具體位置、方向、長度和產狀。然后,再說明其它特征等。

  四、地貌形態

  (一)主要地貌類型

  在野外實習期間所見到的主要地貌類型,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積扇、洪積裙等。描述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態、分布規律等。

  (二)巖性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巖性對地貌的影響等。

  (三)構造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地質構造對地貌類型、地幔分布規律的影響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狀況

  六、區域地質和自然地理環境發展歷史

  根據在野外考察所觀察到的各個地層的巖性、各種地質構造來分析本區域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狀況、所發生的主要構造變動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據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巖及石英巖層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構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紀時,本區濱海、淺海環境,海水時進時褪。又根據在太古界片麻巖和元古界石英巖之間,有大量的底礫巖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間本區曾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構造運動。

  3.古生代

  結束語

  在結束語部分,可以寫實習收獲,以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地質學實習報告

  班級: 姓名:

  學號:時間:

  一、序言

  1、實習時間:xxxx、實習地點:

  年10月21-23日

  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國地質博物館(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況: (1)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

  沿途有石灰巖山地、花崗巖山地、火山沉積盆地、白河峽谷等地貌類型。 可看到石灰巖層面構造、單斜構造、穹窿構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環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該區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質灰巖、石英砂巖,太古片麻巖,燕山期花崗巖。能看到不同時代巖層的接觸關系以及燕山復背斜南翼單斜構造。

  4.實習儀器及調查方法:

  (1)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儀、地質錘、放大鏡、卷尺、標本袋、照相機、地形圖、記錄本、鉛筆等 (2)調查方法:

  A、巖性和構造的觀察方法

  選擇地質露頭作為觀測點:自然露頭和人工露頭 a巖性觀察內容 沉積巖-

  顏色:注意區別繼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礦物成分:繼承礦物、粘土礦物和化學沉積的礦物 結構:碎屑結構

  構造:層理、波痕、結核、化石 巖漿巖-

  礦物成分: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 結構:結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態 構造:氣孔、杏仁、流紋等 變質巖-

  礦物成分:特有礦物 結構:變晶結構和變余結構 構造:片理、片麻、千枚構造 b.構造觀察內容

  層理構造:注意區分層面和節理面 褶皺構造:觀察褶曲類型 斷裂構造:斷層和節理 B、地質露頭的測量方法 產狀的測量注意事項:

  a.查明所測的層面是巖層上層面還是下層面,二者傾向差180度

  b.所測層面應能代表整個巖層的產狀

  c.測量傾角時,一定要測量層面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

  C.松散沉積物的調查方法

  觀測內容:沉積物厚度、產狀、顏色、結構和構造特征等 第四紀沉積物鑒別標志見附表 D.野外記錄的內容

  記錄形式:文字記錄、圖上記錄、圖形記錄和照相記錄 記錄內容:觀測日期、天氣狀況、當日路線起止地點,各點觀測記錄

  各點觀測記錄:順序編號、地形圖上坐標、方位、露頭或剖面的性質、巖性、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系,地貌調查的主要內容等. 5.基礎資料:

  附表1 第四紀沉積物鑒別標志

  附表2 巖漿巖和沉積巖的分類

地質實習報告 篇4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熱門】地質實習報告4篇】相關文章:

1.【熱門】地質工程實習報告4篇

2.地質實習報告

3.基礎地質實習報告

4.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5.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6.地質實習報告10篇

7.地質實習報告3篇

8.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范文

上一篇:假期實習報告 下一篇:學生專業實習報告
【熱門】地質實習報告4篇

地質實習報告

2021-02-12 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20xx年5月13日上午,我們建工學部來到了大連濱海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開展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活動,實習內容包括金石灘地段地理位臵、山川與海岸形勢、地層巖性、構造特征(地層產狀、構造類型、節理、斷層、褶皺與褶曲等)、海岸侵蝕地貌、濱海地質災害等。實習這一教學環節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夠加深課堂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從直觀上對于各種巖石的結構、產狀、構造、顏色的明顯的巖石特征有了更細致的認識,本次實習地點為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金石灘,進行一天的實地參觀,我們首先參觀了地質博物館,然后又驅車來到地質公園進行了實地考察。本次實習使我們對各種巖石獨特的形態和絢麗的顏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巖石在地質作用下,巖漿作用和沉積作用形成的各種形態迥異的形狀,對今后工程實地考察勘測,及施工前的選址都是有極大的意義的,通過實習把課堂上學到的關于斷層、褶皺、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對于施工影響極大的特殊地質構造可以盡量避免,認識到工程地質課對建筑施工的基礎性作用。

  二、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

  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以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增加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習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三、實習地點

  (1)地質博物館:

  大連金石灘國家地質博物館坐落在美麗的金石半島之上、金石灘核心景區入口處,于20xx年11月12日正式開館納客,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廳,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參觀景點,是了解地球演變和發展過程的最好場所。第一展廳:地球廳,介紹的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和礦物元素,以及大連的地質演變史。參觀完地球廳后,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產生愛護地球的原動力;第二、三展廳:海洋、海岸、海岸帶廳,詳細介紹海、洋的分別以及海岸帶的沉積作用、

  風化作用等,領略了海洋奇觀、奇石的風采。第四展廳:海洋生物進化廳,在這個展廳內介紹生命的誕生和演化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五展廳:海岸帶礦產資源廳,展出的是大連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第六展廳:觀賞石廳,充分領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華貴、菊花石的淡潔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艷麗、黃河石的通體圓潤、文石的瘦漏透皺等,在這里,您將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創造的實質細膩、色彩繽紛、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奇石等。第七展廳:影視廳,可以欣賞到有關大連、金石灘濱海地質公園的實景風光片,通過該片的介紹對金石灘有全面的了解。第八展廳:海蝕地貌廳,隆重介紹“天下第一石”龜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綿30多華里長的海岸線獨特的地質地貌。

  龜裂石(龜背石)

  金石灘不僅擁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觀,還擁有天下獨絕的龜背石。她是金石灘的“鎮灘之寶”!,龜背石形成于6億年前的震旦紀,雖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場臺風令巖體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發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顯露最清晰的沉積巖標本。類似的奇石目前在世界上僅有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塊體面積比這塊小。它不但是金石灘一寶,也是世界學界的極品。美國地質學家柯勞德教授來此參觀后,多次在世界地質論壇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背石在中國大連金石灘,它不僅是中國一絕,也是世界一絕!”關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解釋:一是干裂說,指的是在干燥、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半塑性巖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網格狀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綠色沉積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種觀點是地震液化泄水脈說,是指巖石在半塑性狀態下,由于地震作用產生了垂直層面的裂隙不斷振動,使泥沙在水的帶動下流向裂隙沉積,形成狀如龜背的巖石。

  (2)地質公園:

  金石灘位于遼東半島南部,是黃海海岸向東南方向凸出的一個小半島,屬大連市金州區,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9°01′-39°06′,東經120°57′-122°04′;陸地面積62k㎡,海域面積約58k㎡。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和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金石灘園區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引言

  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劃;實習時間;學習了哪些地質工作方法。

  一、地理與經濟概況

  1.地勢:敘述本區的地形大勢,地形、地勢分布規律。屬何地理區,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區的一部分。指出區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點等。

  2.水系:描述區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寬窄等。

  3.氣候:應根據文獻資料或親身經歷,簡單介紹區內的氣溫、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線及交通工具等。

  5.經濟概況:工農業的一般概況;城鎮、村落的分布;居民、人口和勞動力等情況。

  在撰寫時,除野外調查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及其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文字力求簡練。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地層與巖性是地質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部分主要說明實習區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層;各地層的巖性(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主要組成礦物和巖石在區域內的厚度、出露地點及分布等);區域的地層層序;地層的接觸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本部分的寫法是:

  先寫一個 引子 ,概要說明本區由哪些巖石構成,使讀者對本區有一個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 之后,按地層自老而新的順序分段進行描述。分段描述時,每段都要有一個小標題。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體巖性時,要先寫分布情況。然后再寫出巖石的性質、厚度及其地層的接觸關系。

  三、構造

  本部分主要是根據巖層的產狀情況,寫巖層受到何種地質作用的破壞,形成何種地質構造等。

  本部分的寫法是:

  開始先寫區域內地質構造的一般情況,如:本區構造復雜與否;本區所屬的構造部位;區域內有哪些較大的構造;構造線的方向如何等。總的構造輪廓描述之后,即可分褶皺和斷裂兩大部分分別進行描述。

  即:

  (一)褶皺構造

  (二)斷裂構造

  1. 主要的斷層

  2. 節理

  總之,在編寫這部分報告時,應根據野外觀察到的實際內容描述。描述時,對于每一個褶皺或斷裂都要描述其具體位置、方向、長度和產狀。然后,再說明其它特征等。

  四、地貌形態

  (一)主要地貌類型

  在野外實習期間所見到的主要地貌類型,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積扇、洪積裙等。描述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態、分布規律等。

  (二)巖性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巖性對地貌的影響等。

  (三)構造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地質構造對地貌類型、地幔分布規律的影響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狀況

  六、區域地質和自然地理環境發展歷史

  根據在野外考察所觀察到的各個地層的巖性、各種地質構造來分析本區域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狀況、所發生的主要構造變動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據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巖及石英巖層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構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紀時,本區濱海、淺海環境,海水時進時褪。又根據在太古界片麻巖和元古界石英巖之間,有大量的底礫巖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間本區曾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構造運動。

  3.古生代

  結束語

  在結束語部分,可以寫實習收獲,以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地質學實習報告

  班級: 姓名:

  學號:時間:

  一、序言

  1、實習時間:xxxx、實習地點:

  年10月21-23日

  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國地質博物館(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況: (1)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

  沿途有石灰巖山地、花崗巖山地、火山沉積盆地、白河峽谷等地貌類型。 可看到石灰巖層面構造、單斜構造、穹窿構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環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該區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質灰巖、石英砂巖,太古片麻巖,燕山期花崗巖。能看到不同時代巖層的接觸關系以及燕山復背斜南翼單斜構造。

  4.實習儀器及調查方法:

  (1)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儀、地質錘、放大鏡、卷尺、標本袋、照相機、地形圖、記錄本、鉛筆等 (2)調查方法:

  A、巖性和構造的觀察方法

  選擇地質露頭作為觀測點:自然露頭和人工露頭 a巖性觀察內容 沉積巖-

  顏色:注意區別繼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礦物成分:繼承礦物、粘土礦物和化學沉積的礦物 結構:碎屑結構

  構造:層理、波痕、結核、化石 巖漿巖-

  礦物成分: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 結構:結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態 構造:氣孔、杏仁、流紋等 變質巖-

  礦物成分:特有礦物 結構:變晶結構和變余結構 構造:片理、片麻、千枚構造 b.構造觀察內容

  層理構造:注意區分層面和節理面 褶皺構造:觀察褶曲類型 斷裂構造:斷層和節理 B、地質露頭的測量方法 產狀的測量注意事項:

  a.查明所測的層面是巖層上層面還是下層面,二者傾向差180度

  b.所測層面應能代表整個巖層的產狀

  c.測量傾角時,一定要測量層面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

  C.松散沉積物的調查方法

  觀測內容:沉積物厚度、產狀、顏色、結構和構造特征等 第四紀沉積物鑒別標志見附表 D.野外記錄的內容

  記錄形式:文字記錄、圖上記錄、圖形記錄和照相記錄 記錄內容:觀測日期、天氣狀況、當日路線起止地點,各點觀測記錄

  各點觀測記錄:順序編號、地形圖上坐標、方位、露頭或剖面的性質、巖性、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系,地貌調查的主要內容等. 5.基礎資料:

  附表1 第四紀沉積物鑒別標志

  附表2 巖漿巖和沉積巖的分類

地質實習報告 篇4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熱門】地質實習報告4篇】相關文章:

1.【熱門】地質工程實習報告4篇

2.地質實習報告

3.基礎地質實習報告

4.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5.地質實習總結報告

6.地質實習報告10篇

7.地質實習報告3篇

8.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范文

上一篇:假期實習報告 下一篇:學生專業實習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色综合中文字幕| 毛片免费在线|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婷婷综合色|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午夜视频www|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亚洲不卡网|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高清毛片|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www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精品国产www| 无码人中文字幕|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色婷婷成人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日韩精品资源| 91久久精品国产|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欧美a在线看| 69av在线| 国产AV毛片| 伊人91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天天色|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a|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91美女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h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欧美午夜小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