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效實中學 高三語文期中測試卷
二〇一三學年度
第一學期
(答案請做在答題卷上)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奢靡/望風披靡衡量/量體裁衣暈車/暈頭轉向 蹊蹺/獨辟蹊徑
B.哄搶/一哄而散剝削/生吞活剝泄露/公開露面 離間/間不容發
C.委婉/虛與委蛇綠茵/綠林好漢解脫/解甲歸田 落枕/丟三落四
D.包扎/安營扎寨菲薄/日薄西山模樣/模棱兩可 挨打/挨門挨戶
2. 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腐敗的大肆蔓延,時刻都在消蝕著社會公正的根基,蠶食著人的良知,使人陷進對是非善惡的無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縣委書記仲連元一雙鐵腕,雷厲風行,大力精兵減政,淘汰冗員,收效顯著。
C.陳寅恪、梁漱溟這些學術泰斗蟄居書齋,獻身學術,成就斐然,被廣大學子視為學術偶像。
D.斯巴達人以要言不繁見稱。公元前四世紀,稱霸希臘的馬其頓國王致函斯巴達人:“貴邦宜及早來附。設若朕揮軍入境,將掠汝農田,戮汝丁壯,毀汝城池也。”斯巴達人的回信只有兩個字:“設若!”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近幾年來,吉林省重視道路建設,現在已經形成了縱橫捭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B.近幾年,網絡文學日漸流行,作品數量眾多,但由于創作者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難免泥沙俱下。
C.5.7級地震給江西瑞昌、九江帶來了巨大損失。地震發生時,人們的驚叫聲、呼救聲,房塌樓倒的轟鳴聲,聲聲振聾發聵。
D.仿佛昨天才踏進校門,誰料倏忽之間,高中三年已經過去,吉光片羽,都為陳跡,令人唏噓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由于通貨膨脹,低效率的資金運轉、屢見報端的貪腐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的資金不足,使地方政府越來越無力支付龐大的養老金。
B.張朋希望通過世界文明公開課培養孩子們對這些人類記憶的尊崇感,使他們形成保護文物、尊重異國文化的意識增強。
C.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則報道再次吸引中國人對“洋垃圾”問題的關注,據悉,英國每年上千萬噸垃圾運往亞洲填埋,其中至少200萬噸進入中國。
D.如果想了解一種語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種語言來跟它進行比較是最好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很好地感受并發現語言的差異。
5.給下面填入橫線處的一組句子排序,使之語意連貫,銜接自然。(3分)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成功術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借助交際術、成功術,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這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于是急于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①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際和成功?
②沒有真興趣,怎么會有真事業呢?
③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
④但是,沒有真情感,怎么會有真朋友呢?
⑤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可見多么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
6.讀下列語段,概括2012年國慶長假高速公路堵車的原因(50字以內)。(6分)
有人認為,2012年國慶長假高速公路大堵車是因為人們爭相占免費政策的便宜,這其實是誤解。節假日高速公路堵車,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費后才有的景象;出現車流扎堆兒,肯定有受免費誘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對稱,公路管理方對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車流信息預警。免費,不只是免通行費的問題,而是為了消除收費站這個關鍵的堵點,以免費放行減少時滯、促進順暢。可是雖然免費了,收費站卻還像收費時那樣攔車發卡收卡,等于沒有解決問題,還因為免費把車流引向高速,加劇了擁堵。
▲
7.“忽悠”是近年來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請根據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別用一個詞語置換(每處不超過4個字)。(3分)
(1)這風可真大呀,你看那旗桿,讓風吹得直忽悠。 可置換為: ▲
(2)一些減肥藥、減肥茶不僅不能保證質量,還以保健品的名義來忽悠消費者,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可置換為: ▲
(3)一直想湊熱鬧寫一些關于環保的話題,但始終沒有動手,今天來這里忽悠幾句。 可置換為: ▲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睡眠的重要性
紀舟
①為何我們需要睡眠,為什么睡眠這么重要?這個問題已經困擾科學家幾個世紀了,但最后的答案依然沒人能確定。有人說睡眠可以給我們一個休息的機會,白天所消耗的體力在晚上能夠恢復,但事實是經過足足8小時的睡眠所省下的能量僅有209千焦,居然只和一片吐司差不多!
②我們之所以需要睡眠,是因為它能夠維持我們正常的認知能力,比如演說、記憶力、創造力及靈活的思維等等。換句話說,睡眠對于我們的腦部發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③當你缺乏睡眠,語言、記憶、整合能力及時間觀念都會被嚴重影響,甚至是停擺。事實上,當你持續清醒17小時以上后,你的表現能力將會下降到等同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5%,相當于喝下兩杯紅酒。
④睡眠遭到剝奪也會影響到身體機能以及情緒健康。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癥會造成白天非常想睡,也與高血壓以及心理壓力有關。也有研究報告表示,失眠會導致肥胖,這是因為體內掌控食欲和體重的化學元素與激素,一般是在睡眠期間釋出的。
⑤當我們因睡覺閉上眼睛之后,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的睡眠時間每90分鐘至110分鐘為一循環,而睡眠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是——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非快速動眼期又可分為如下四個階段:階段一,淺睡眠。在第一階段,我們呈現半睡半醒的狀態,肌肉會開始放松,有時可能會有輕微的抽筋現象,在這個階段很容易被喚醒。階段二,真實睡眠。在開始淺睡眠的10分鐘內,我們就會進入第二階段——20分鐘左右的真實睡眠。你的呼吸及心跳的速率會慢慢下降,這個階段是人類睡眠最大的部分。在睡眠的第三階段,大腦會開始產生所謂的“delat電波”。這是一種龐大(振幅很高)又緩慢(頻率很低)的電波,呼吸和心跳在這里已經處于最慢的狀態。到了第四階段,我們的呼吸開始變得規律,伴隨著有限的肌肉運動,若在這個階段突然被叫醒,我們會無法及時調適,醒來之后的幾分鐘會覺得神情恍惚而且無力。
⑥快速動眼期通常發生在我們睡著后70至90分鐘,而在一個晚上大約會有時輪至上輪的快速動眼期。
⑦其實大腦在晚上的活動非常劇烈,甚至比我們醒著的時候更加活躍,大多數的夢也是在快速動眼期產生的。我們的眼睛不停地轉動,呼吸速率和血壓開始上升,然而我們的身體實際上是“癱瘓”的——這或許是大自然用來防止我們將自己的夢境表現出來的方式。
⑧那么多少睡眠才足夠呢?其實沒有固定的睡眠時間,通常是因人而異。根據英國BBC網站的統計,我們的睡眠時間介于5小時至少11小時之間,平均是7.75小時。來自英國羅浮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的吉姆說:“我們需要的睡眠時間,就是讓我們白天不覺得困就好。”
8.下列對“非快速動眼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快速動眼期”可以分為4個階段,它和“快速動眼期”是睡眠的兩種類型。
B.“非快速動眼期”的第二個階段是“真實睡眠期”,每晚有20分鐘左右。
C.“非快速動眼期”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一種振幅很高、頻率很低的電波。
D.“非快速動眼期”中如果我們的呼吸開始變得規律并伴隨著有限的肌肉運動就說明是深睡眠狀態。
9.下列說法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睡眠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給我們一個休息的機會,使白天所消耗的體力在晚上能夠恢復。
B.當你持續無睡眠17小時以上時,你的血液酒精濃度就會達到0.05%,相當于喝下兩杯紅酒。
C.長期失眠會導致肥胖,因為只有在睡眠期間體內才能釋放出掌控食欲和體重的化學元素與激素。
D.睡眠狀態中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夢境表現出來主要是因為那時我們的機體處于高度松弛狀態。
10. 對于開篇的疑問,文章作出了怎樣的解釋?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20分)
爺爺的氈靴
(俄)普里什文
我記得很清楚,爺爺那雙氈靴已經穿了十來個年頭。而在有我之前他還穿了多少年,可就說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間看看自己的腳說:“氈靴又穿破啦,得打個掌啦。”于是他從集上買來一小片毛氈,剪成靴掌,上上——結果氈靴又能穿了,跟嶄新的一般。好幾個年頭就這么過去了,我不禁思忖著:世間萬物都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爺爺的氈靴永世長存。
不料,爺爺的一雙腿得了嚴重的酸痛病。爺爺從沒鬧過病,如今卻呻喚不舒服起來,甚至還請了醫生。“你這是冷水引起的,”醫生說,“你應該停止打漁。”“我全靠打漁過日子呀,”爺爺回答道,“腳不沾水我可辦不到。”“不沾水辦不到么,”醫士給他出了個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時候把氈靴穿上吧。”
這個主意可幫了爺爺的大忙:腿痛病好啦。只是打這以后爺爺嬌氣起來了,定要穿上氈靴才下河,靴子當然就一個勁兒地盡在水底的石頭子兒上打磨。這一來氈靴可損壞得厲害啦,不光是底子,就連底子往上拐彎兒的地方,全都出現了裂紋。
我心想:世上萬物總歸有個盡頭,氈靴也不可能給爺爺用個沒完沒了——這不,它快完啦。人們紛紛指著氈靴,對爺爺說:“老爺子,也該叫你的這氈靴退休啦,該送給烏鴉造窩兒去啦。”才不是那么回事兒呢!爺爺為了不讓雪鉆進裂縫,把氈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大冷的天,不消說氈靴縫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凍,冰把縫子封得牢牢的。接著爺爺又把氈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結果整個氈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層冰。瞧吧,這下子氈靴變得可暖和結實了:我親自穿過爺爺的那氈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凍的水草灘里來回淌,啥事兒也沒有……于是我重又產生了那種想法:說不定,爺爺的氈靴就是永遠不會完結。
但是有一次,我爺爺不巧生了病。他非得出去上廁所不可,就在門道里穿上氈靴;可他回來的時候,忘了原樣脫在門道里讓它晾著,而是穿著冰凍的氈靴爬到了燙燙的爐臺上。當然,糟糕的并不是氈靴化出的水從爐臺上流下來淌進了牛奶桶——這算啥!
倒霉的是,那雙長生不老的氈靴這回可就壽終正寢啦。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裝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會變成冰,冰一脹,瓶子就得炸。氈靴縫子里的冰當然也一樣,這時已經把氈毛脹得松散開來,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兒……我那爺爺可倔啦,病剛好,又試著把氈靴凍了一次,甚至還穿了一陣子。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門道里的氈靴消了開來,一下子散成了一攤兒。
爺爺憤憤地說:“嘿,是它該呆在烏鴉窩里歇著的時候啦!”他一氣之下,提起一只氈靴,從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當時我正在那兒逮金翅雀之類的鳥兒。“干嗎光把氈靴給烏鴉呢?”我說,“不管什么鳥兒,春天都喜歡往窩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問爺爺這話的時候,他正揮動另一只氈靴準備扔。“真的,”爺爺表示同意,“不只是鳥兒造窩需要毛,就是野獸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這當兒,爺爺想起了我們認識的一位獵手,記得那人曾經向他提過氈靴的事兒,說早該拿給他當填藥塞兒。結果第二只氈靴就沒扔,他叫我送給那位獵手了。
轉眼間,鳥兒活動的時節到了。各種各樣的春禽紛紛落到河邊的牛蒡草上,它們啄食牛蒡尖兒的時候,發現了爺爺的氈靴,一到造窩那會兒,它們從早到晚全來剝啄這只氈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兒。一星期左右,整只氈靴竟給鳥兒們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窩兒,然后各就各位,產卵、孵化,接著是雛鳥啁瞅。在氈靴的溫馨之中,鳥兒們出生、成長;冷天即將來臨時,便成群結隊飛往暖和的地方。春日它們又都重新歸來,在各自的樹穴中的舊巢里,還會再次覓得爺爺那只氈靴的殘余。那些筑在地上和樹枝上的巢窠同樣不會消逝:枝頭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會在地上發現它們,將氈靴的殘毛搬進自己地下的窩中。
我一生中經常在莽林間漫游,每當有緣覓得一處以氈毛鋪襯的小小鳥巢時,總要象兒時那般思忖著:“世間萬物終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爺爺的氈靴卻永世長存。”
11.下列對這篇小說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小說以“氈靴”為依托,記述爺爺的生活片斷,表現爺爺的優秀品質以及對自己的影響,選材時間跨度較大,卻無結構松散之感。
B.“爺爺”是受到“我”極力贊揚的人物,但是對“爺爺”的一些做法,也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如嫌“爺爺倔”,扔氈靴時“憤憤地”等。
C.小說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多次中斷敘述,插入“我”的議論、抒情筆墨,給人斷斷續續的感覺,實屬敗筆。
D.小說寫“爺爺的氈靴”給鳥兒們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窩兒,在窩里產卵、孵化,雛鳥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現“爺爺”將溫情施與禽類的善良。
E.小說以“世間萬物終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爺爺的氈靴卻永世長存”作結。集中表達了“我對爺爺的贊揚和思念之情。
12.聯系小說內容,簡要分析作者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
13.結合故事,分析概括“爺爺”的性格特點。(6分)
▲
14.小說標題是“爺爺的氈靴”,如果以“我的爺爺”為標題,你覺得是否合適?請結合全文說明理由。(6分)[
▲
三、古代詩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題。
釋①秘演詩集序
歐陽修
予少以進士游京師,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休兵革,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而得之,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自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予亦時至其室。
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曼卿詩辭清絕,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習于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于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②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涌,甚可壯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注】①釋:僧人,和尚。②胠:打開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廓然有大志 廓:心胸開闊,曠達
B.庶幾狎而得之 狎:親近而態度隨和
C.二人歡然無所間 間:隔閡,嫌隙
D.以適天下之樂 適:適應,適宜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往往伏而不出 其疾病而死
B.然喜為歌詩以自娛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C.東之濟、鄆 燕、趙之收藏
D.遂欲往游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17.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構思獨特,寫的對象是秘演,但處處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襯,石曼卿對秘演詩的稱頌,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細節,都寫出了兩人深摯的交情。
B.本文對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動傳神,兩個“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樂在放浪形骸的嬉戲,石曼卿醉后樂在興會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遠,通過對秘演、石曼卿均是氣節高遠的奇男子,卻“隱”于草野這一事實的敘述,尖銳地指出了一個壓抑和埋沒人才的嚴重的社會問題。
D.本文感情真摯,作者雖然已步入仕途,卻仍求賢若渴,對以秘演和石曼卿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筆端沒有流有歌頌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嘆惋惜之情。
1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1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4分)
▲
(2)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自高。(3分)
▲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0-21題。(7分)
宗之家初序瀟湘圖①
[金]吳激②
江南春水碧如酒,客子往來船是家。
忽見畫圖疑是夢,而今鞍馬老風沙。
[注]①宗之:金人楊伯淵,字宗之,累官山東東路轉運使。初序:古代建筑中,隔開正堂東西夾室的墻,即東西廂。瀟湘:在今湖南。②吳激:金代作家、書畫家。北宋末年,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屈節仕金。
20.透過詩句,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3分)
▲
21.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賞析。(4分)
▲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2-23題(5分)
甲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乙
一名華裔媽媽蔡美兒倡導的“華人家庭教育”——以嚴苛辛辣的教育讓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討論。緊接著上海的培養了“哈佛女兒”的常智韜先生自認為教育也可以很溫柔,踩著輕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種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媽”,后有“貓爸”,究竟哪種中國式家教更好?
(節選自報載文章《虎媽媽PK貓爸爸》)
22.從“甲文”看出孔子運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這種教育方法的哲學基礎是什么?(2分)
▲
23.結合“甲文”的內容,試解答“乙文”提出的問題,簡要說明理由。(3分)
▲
2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 , ▲ 。(《阿房宮賦》)
(2)故九萬里, ▲ ,而后乃今培風; ▲ ,而后乃今將圖南。(《逍遙游》)
(3) ▲ ,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 ▲ 。(《秋聲賦》)
(4)四圍山色中, ▲ 。 ▲ ,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長亭送別》)
(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 ▲ 。(李斯《諫逐客書》)
四、作文(60分)
懷特海認為,世界就是一個過程;事物存在于過程中,并表現為過程。恩格斯認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尼采認為,人之偉大在于其為橋梁,而不是目的。 從以上三種說法或三種說法中的任意一種提煉你對“過程”的認識,自擬題目,寫一篇觀點鮮明,議論有理有據的、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2013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期中考試參考答案
1.A(A.mí/mǐ liáng/liàngyùn/yūnqī/ xī,B.hōng/hòng bōlòujiàn/ jiān C.wěi/wēilǜ/lùjiě lào/ là,D. zā/zhābómú/mó ái/āi)
2.C(A.銷蝕,B.精兵簡政,D.要言不煩)
3.B(A.縱橫捭闔:原指戰國時策士游說的主張、策略和方法。后用以形容政治上、外交上進行分化或聯合的各種手段。也形容文章、言論放肆,雄辯無忌或形容人舉止瀟灑。B.泥沙俱下: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雜在一起。C.振聾發聵:比喻用言論文章喚起頭腦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D.吉光片羽:吉光:比喻殘存的藝術珍品和古代文物。)
4.D(A.成分殘缺,刪去“由于”。 B.句式雜糅,刪去“形成”或“增強”。C.搭配不當,“吸引”改為“引起”。)
5.③⑤④②①
6.①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車流信息預警 ②免費政策把車流引向高速,加劇了擁堵③收費站攔車發卡收卡。(1點2分)
7.(1)晃動 (2)欺騙 (3)閑聊
8.B 。“睡眠時間每90分鐘至110分鐘為一循環”,所以20分鐘非一晚的“真實睡眠”時間。
9.D 。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夢境表現出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實際上是“癱瘓”的。
10. 因為睡眠能夠維持我們正常的認知能力。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
11.B C( B.“不滿情緒”不合文章。C“實屬敗筆”分析不當)(答對1項得2分)
12.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見證人,故事更顯真實可信。(2分)由于采用第一人稱,使“我對爺爺的氈靴的描述、議論、抒情得以運用自如,從而引導讀者更深的領悟爺爺的優秀品格。(2分)
13.儉樸。一雙氈靴他穿了十多個年頭,修修補補,總是舍不得扔掉。(2分)勤勞。盡管他年邁,雙腿酸疼,但仍然堅持捕魚。(2分)有愛心。爺爺讓自己的一只氈靴成為鳥窩,溫暖動物。(2分)重友情。爺爺將另一只破氈靴送給了自己的獵手朋友。(2分)(答對3點即可)
14.以“我的爺爺”為題不合適,不如“爺爺的氈靴”好。 “爺爺的氈靴”是作者行文的線索,貫穿故事的始終,使結構趨于嚴謹。(2分)“爺爺的氈靴”是表現人物性格的道具,借氈靴表現爺爺的純樸、勤勞、善良的品格。(2分)“爺爺的氈靴”是抒情的需要。借氈靴表達對爺爺生活片斷的追憶和對其品格的贊揚。(2分)
以“我的爺爺”為題合適。爺爺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表現爺爺的優秀品質,抒發對爺爺的深厚情感,以此為題切合文章主題。(2分)雖然小說用許多筆墨寫爺爺的氈靴,但這些筆墨最終是為表現爺爺的品格服務的,因此以此為題更切合小說的內容。(2分) “爺爺的氈靴”是小說的線索,但不是唯一的線索,還有爺爺的生活、我的情感也可以視為小說的線索,并且這兩條線索,對抒發感情起到了更為直接的作用。(2分)
15.D.適:去,往,引申為滿足、享受。(《赤壁賦》:“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食,通“適”,享用)
16.B,為,動詞,創作。A而,并列/修飾;C之,動詞,去,往/助詞,的;D焉,代詞,那里/兼詞,于之。
17.B.醉酒以后兩人的表現相同。
18.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19.(1)但智謀出眾、志向雄偉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沒有地方施展他們的才能,便隱居著不出來做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還沒有被世人發現的人才(2)也能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用氣節來勉勵自己。(或譯為:也能超脫世俗,以講求氣節來自守清高,《赤壁賦》有“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句,“遺世”即遺棄/擺脫塵世)
20.羈留他鄉,懷念故土,黯然神傷的老者形象。
21.虛實對比的手法。一二句描寫瀟湘山水畫境,寫客子往來的熱鬧,是虛寫。“鞍馬老風沙”的現實悲涼是實寫,詩歌以故鄉的美景、熱鬧反襯關外凄苦的生活,凄涼傷感憂郁無奈之情躍然 紙上。
22.因材施教(中庸之道)
23.沒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果說“虎媽”和“貓爸”互換方法,他們還能成功嗎?我們更應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貫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對待冉求和子路一樣,因人而異,剛柔相濟,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24.(1)轆轆遠聽 杳不知其所之也
(2)則風斯在下矣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3)豐草綠縟而爭茂 木遭之而葉脫
(4)一鞭殘照里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
(5)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明其德
[譯文]
我年輕時以進士的身份游歷京城,因而能夠廣泛結識當代的賢人豪杰。然而,我還是認為國家統一天下,停止戰爭,天下休養生息太平無事的時間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謀出眾、志向雄偉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沒有地方施展他們的才能,便隱居著不出來做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還沒有被世人發現的人才。我想去追隨他們、尋找他們,卻無法辦到。
后來,我終于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曼卿為人,開朗豪放有遠大的志向。當時掌權的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茍合。他沒有地方抒發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鄉村老人,痛快地盡興喝酒游玩,到了顛狂的地步也毫不厭倦。我疑心那些隱居而沒有被發現的人才,也許只有親近他們才能找到他們,所以我常常喜歡跟曼卿交往,想通過他來暗暗地尋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時間最久,也能超脫世俗,以講求氣節來自守清高。他們兩人相處歡娛,沒有一點隔閡。曼卿在飲酒中隱蔽自己,秘演隱居在寺廟中,他們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們都喜歡做詩來自己取樂。當他們盡情飲酒而大醉時,唱歌吟詩歡笑狂呼,來求得天下最大的快樂,那種情景是多么豪壯啊!當時的賢人,都愿意跟他們交往,我也時常到他們的住處去。
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過黃河,向東到了濟州、鄆州一帶,沒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來了。曼卿已經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唉!這兩個人,我竟然親眼看見他們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
曼卿的詩極為清新,可是他特別稱道秘演的作品,認為它高雅雄健,有詩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偉,他的胸懷寬闊剛直,他既然學習佛教,就沒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詩可以在世上流傳,可是他懶散,不會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已經老了,打開他的詩囊,還找到了三四百篇,都是令人喜愛的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茫然,沒有了去向。他聽說東南多奇山麗水,山頂懸崖高峻陡絕,江水波濤洶涌澎湃,非常的壯觀,就想到那里去游歷。這可以知道他年紀雖然老了,而志向還依舊存在。在他將要遠行時,我給他的詩集寫了這篇序,因此說到他盛年時的情景來悲嘆他的衰老。
- 相關推薦
【寧波效實中學高三語文期中測試卷答案請做在答題卷上】相關文章: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卷及答案03-19
西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卷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