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鶯》教案案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鶯的特性,體會作者對鶯的感情,第19課鶯教案。
2.反復朗讀課文,品味文藝性說明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特征的習慣,感受自然與生命的可愛。
教學重點
分析歸納鶯的特性,體會作者對鶯的感情。
教學難點:
(1)品味語言的優美。(2)學會細致觀察。
教學設想:
1.在重難點的突破中結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教學。
2.教學中貫徹讀中求知,品中悟情,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作者對鶯的喜愛之情。
課時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你喜歡小動物嗎?你喜歡它的什么?舉個例子談談。(生自由交流)
2.師:大家都喜歡小動物,談的小動物都是那樣可愛。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小鳥(投放鶯的多媒體課件,認識鶯,創設情境)。鶯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它。(板書課題)
3.師:有關鶯你知道哪些知識?(交流展示收集到的鶯的圖片,鶯的知識,滲透一點生物學科知識)
二.整體感知
1.簡介-教案作者:(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939年起擔任皇家公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的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了36冊《自然史》。《鶯》選自《百獸物語》,李玉民等譯。)
2.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多媒體放伴奏音樂,力求歡愉生動。)
3.學生朗讀課文,利用注釋、工具書解決字詞。
(指導學生掌握詞語,要字不離句,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重點掌握的詞語、生字有:陰霾休眠歡暢棲息涵養恬靜無憂無慮千呵萬護銷聲匿跡遷徙等。
4.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圈畫出精妙點)
給"鶯"加修飾語,例____的鶯,根據是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點撥學生交流。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來進行表述。一般情況只有一個中心句,它大多放在段首,有時也放在段尾,個別情況下才放在段中。陳述性的段有時沒有中心句,但可綜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概括文章每一段的大意,可找中心句,也可以自己歸納。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此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完成,即"比比誰找得快,找得準"。各段大意明確后,表揚完成得好的同學)
(可能:A在森林的主人中,鶯科小鳥最多,也最惹人喜愛,它們活潑、靈巧、輕好動。B鶯雀的外形并不漂亮:它們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C課文介紹了鶯的生活習性:快樂無憂,充滿活力,也不缺乏溫情。D鶯家族中的黑頭鶯叫得最好聽,聲音最流暢,有些像夜鶯。E鶯的生存處所:有"花園"、有"林陰大道和樹叢",有"大森林",有"蘆葦蕩",鶯布滿大地各個角落,教案《第19課鶯教案》。)
三.品讀賞析。
1.學生反復讀課文,品讀文章的精彩之處,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標出不明白的地方,思考揣摩。
(教師指導學法:品味語言從寫法、修辭、用詞等角度去領悟作者的感情。大屏幕投示:用詞美,我喜歡__因為它寫出了__;修辭美,我欣賞__因為用__寫出了____。)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作點評
3.全班合作學習,品讀悟情。
A.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具體地展示了自然界蕭條冷漠的冬季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兩相對比,更突出了春的魅力。
B."觀看它們嘰嘰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場節目,它們的打鬧并不過火,爭斗也是天真無邪,結果總是以幾支歌結束。"(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具體地寫出了鶯的可愛性情。)
C.有些住在我們的花園,有些更喜歡林陰大道和樹叢,不少進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進了蘆葦蕩。
(同上題學法。明確:"住"、"鉆"、"藏"等動詞的運用,把小鳥人格化了,體現了鶯的活潑好動、靈巧和生活習性的特點。)
D.早晨可以看見它采集露水,在夏天短暫的雨后,它常來到濕潤的樹葉上搖晃樹枝洗淋浴。
(明確:本句寫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場面,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具體的動作描寫,把鶯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又飽含著作者對這種小鳥的喜愛之情。)
E.這些可愛的小生命喚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煥發了新的活力與生命。
(學法指導:通過品味詞語的妙用來品句子。明確:"喚醒"、"煥發"兩個動詞的運用,突出了鶯的出現給大地帶來了新的氣象,飽含著作者對鶯的喜愛、贊美之情。)
F.最后一段。
(明確:這段介紹鶯動聽的歌聲。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強調了黑頭鶯是眾多鶯類中叫得最好聽的一種。它聲音最流暢,歌喉輕快純潔,歌聲美妙動聽,婉轉而富有層次,唱歌的時間最長。"春天的唱詩班",這是比喻的說法,是指春天眾多的鳥類大合唱。這一段,作者把對鶯的贊美推向高潮,"這歌聲仿佛涵養了樹林的清新,描繪了恬靜的生活,表達了幸福的感受。"多美的語言啊,在黑頭鶯的獨唱中,結束了全文。這時候,作者情不自禁地寫道:"聽到這些大自然的幸福鳥歌唱,誰能不為之動情呢?"
[教師指導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自然從胸中流出:這是對那些爭名逐利、煞費苦心的人們的含蓄地批判。試想,面對這樣的幸福鳥歌唱,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以這句話結束全文,發出感嘆,流露出作者對鶯和大自然中生命世界的喜愛和贊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喜愛和贊美的感情和語氣朗讀這一段)
4.交流提出疑惑。
(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應怎樣理解?
(明確:文章并不是一開始就寫鶯,而是從蕭條冷寂、毫無生氣的冬天寫起,引出鳥類的回歸,喚醒大自然,然后再寫鶯的出現。這是把鶯置于一個具體季節的背景中,像舞臺人物的出場一樣,先有一個蓄勢的過程。這比那種開門見山落筆就對鶯進行說明的寫法,顯得更有波瀾,更富有文學性。)
(2)作者在第三段贊美鶯"無憂無慮"時,又對它產生了惋惜之情。作者惋惜的是什么?這段為了介紹鶯的什么特點?
(明確:作者為鶯的暗淡而感到惋惜,這一段就是為了介紹鶯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的特點。)
(3)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鶯不讓人喜愛的毛色呢?
(明確: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不僅要有文學性,更要有科學性,所以要讓讀者了解鶯的外形體貌、生活習性,否則就起不到傳授知識的目的,這段對鶯"毛色暗淡"的描寫,并不損害它在讀者心中美好的印象"美好并不等于完美"。鶯的可愛,并不主要在于它的外形,而是在于它們"活潑好動""無憂無慮"和對人們心靈的啟迪和觸動。)
四.悟讀拓展。
大屏幕投示課后習題二比較閱讀
提問:課文用文學的筆調描寫寫與課后練習二中《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對鶯的說明文字兩種表達各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課文用文學的筆調描寫,寫得形象、具體、生動,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鶯的喜愛之情,給人以美感,使人愛讀。《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對鶯的介紹用說明的表達方式,寫得準確、簡明,給人以知識。
五.小結全課
本文按照邏輯順序,介紹了鶯科小鳥,讀完全文,一只只可愛的小鳥便躍然紙上,是那般的討人愛。惹人憐。這首先得歸功于生動描寫小鳥的作家-布封。然而,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做個有心人,帶著一顆友善的心去接觸自然,我們就會發現:自然界有許許多多可愛的地方,不只鳥類,萬物也都以它們各自的特色在裝點自然,它們也都很美,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吧!
六.布置作業。
教師: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收集鶯或其他小動物的圖片,積累描寫小動物的片段,做主題閱讀,并細致觀察自己喜愛的一種小動物,寫好觀察日記,準備寫一篇介紹小動物的科學小品文。
七.板書設計
科學小品-喜愛
用詞美,修辭美
鶯
可愛的、無憂無慮、愛唱歌的、膽小的、靈巧的、好動的
- 相關推薦
【第19課《鶯》教案案例】相關文章:
夢圓飛天教案例子07-13
認數之認識幾和第幾教案案例02-18
《白鵝》的教學設計案例(精選11篇)07-21
心理案例報告如何寫03-19
七年級語文上冊《鶯》導學案(通用5篇)08-20
心理咨詢師案例報告范文08-22
小學數學第12冊教學計劃范文10-19
小學數學第12冊教學計劃范文10-19
電力部門事故案例總結(精選6篇)03-20
砰砰計劃傳說第7任務賊卡組的詳細介紹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