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底世界》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并摘抄優美的詞句。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物種繁多,物產豐富。并學習作者怎樣把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對象
三年級同學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不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滿足于觀賞一些美麗的圖片,而是渴望自身操作計算機,由于同學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有著鮮明的個性。于是我尊重同學的個性,布置了“課文”“階梯練習”“知識宮”“討論”等模塊讓同學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使之獲得學習勝利的體驗。
教學方法
說演結合,加強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當小導游的方式,讓同學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然后自主評價,來喚起同學內心的表達激動,使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在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潺潺流淌,呼之欲出。同桌演練、集體演練,使每個同學都有參與說、演的機會,培養了每個同學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情境創設法: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同學求知的欲望,充沛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和發明性,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學。
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為同學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同學去自主讀書,主動融入閱讀情境,要解放同學的大腦,解放同學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這樣既有利于同學馳聘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同學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同學之間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同學對實際生活的不時逾越。
觀事物的聯系,充沛感覺語言的形象美,音韻美,在學習中通過單行朗讀,整篇誦讀,同學從對具體單一的畫面理解,
教學過程
(課文學習與課件資源緊密結合,其中有三個模塊是亮點:“課文”“階段練習”“討論”)
一、利用媒體,引入揭題。
1、在“導入”模塊中,用播放影音錄像的方式,讓同學整體感知課文,生動自然的引入新課。
2、創設情境:“小導游培訓”:讓小朋友們乘坐“魔力方舟”進行海底探秘。回來后正是錄用。激發小朋友們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網絡,探究學習。
1、讓小朋友們兩人一組、三人一組組成學習合作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2、在“課文”模塊中,有課文內容、影像圖標、聲音圖標、圖片按鈕、名詞解釋等等內容,可以讓同學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三、進入題庫,自主練習。
1、在“階段練習”模塊中,設計了基礎題、跳一跳、新挑戰,三個分層階段練習,可以檢測同學自主學習的效果。
2、檢測過關的同學可以直接進入下一模塊的學習,還沒過關的同學可以回到“課文”模塊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學習。
四、瀏覽資源,拓展延伸。
在“知識宮”模塊中,設計了“電影”“圖片”“故事”“友情鏈接”四塊內容。同學不只可以瀏覽到大量的教學資料,還能通過友情鏈接直接到英特網上漫游。
五、網上交流,實時反饋。
在“討論”模塊中,同學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為他人作答,還能跟老師請教。真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體現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越性。
- 相關推薦
【《海底世界》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傘的世界中班美術活動教學設計03-19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學設計(通用7篇)10-26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三年級語文《海底世界》課文08-03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